倪雅各讲座:【人生为何薄情寡义】

倪雅各先讲一个故事引入主题:
加班到深夜的雨巷里,看见便利店暖黄的灯光映着玻璃窗上的水痕,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那时邻居阿婆摔在楼道里,我背着她跑了两站地找医院,她攥着我的手说"姑娘以后有难处尽管找我"。可上个月我搬家缺人搭把手,给她打电话时,听筒里只有含糊的"年纪大了帮不动喽"。挂掉电话的瞬间,雨珠顺着伞骨滴在鞋尖,像极了那些没被接住的真心,一声轻响,便没了踪迹。
人心是块会变的琥珀。曾见过新人结婚时在亲友面前哭着说"一辈子只爱你一个",三年后在民政局门口互相指责"当初真是瞎了眼";也听过创业时合伙人拍着胸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公司刚盈利就卷走资金消失在人海。那些被郑重其事说出口的承诺,像春雪落在柏油路上,太阳一出来,连痕迹都懒得留。
为什么会这样?倪雅各在讲座里提到现代社会的"关系轻量化"。快节奏的生活把人际变成了即取即用的便利贴,需要时撕下来写几句热络,用过了便揉成团丢进垃圾桶。见过太多人把"掏心掏肺"变成刺伤自己的利器:帮同事背锅却被反咬一口,借钱给朋友却等来拉黑,对恋人坦诚过往却成了被攻击的软肋。
虽然薄情是世道的褶皱,而深情是穿过褶皱的光。我们不必因为遇见过薄情就收起热忱,也不必强求每颗心都能对等回应。毕竟,能决定我们成为怎样的人,从来不是别人的选择,而是我们自己——在薄情的世界里,依然愿意做那个递伞的人,那个暖红薯的人,那个相信"总会被接住"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