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缘由:
童年时代,坐过的木板车是父亲亲手做的;
小学时代,横在学校路上的那条河是父亲背我过的;
高中上晚自习,在我回家的路口总有一盏灯是父亲为我亮的;
大学四年,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钱够不够花,我给你打”;
寒暑假里,我最爱的美味都被父亲搬回家里变魔法似的拿出来;
淳朴善良的天性是父亲赋予的,温和如玉的性格是受父亲影响,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价值观是父亲教会的。
看到今年新疆中考作文题《放学路上》,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父亲,写下只言片语,献给我的超人父亲。
正文:
放学路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这是我朴素而又崇高的志趣。细数走过的“来时路”,有一条路直抵灵魂深处,安放了温暖,安放了叛逆,安放了成长。那便是独属于我的“放学路”。
小学六年,放学路上的记忆是横亘在村头的那条河。也因此,小伙伴们都怕下雨,都怕河水暴涨,挡住回家的路。偏我不怕。我坚信,我的父亲定会撑着黑布大雨伞、穿着黑色大雨靴来接我回家。
父亲一来,再大的雨似乎都不怕了。一群小伙伴依次爬过父亲的背,被父亲一趟一趟背着过河。偶尔也有其他同学的家长来接,但下雨天从不缺勤的似乎只有父亲,好像父亲的到来就是为了来接我们,而不只是来接我。
那时候,我一度觉得我的父亲是超人:父亲的背如同支撑的斜板,坚实有力;父亲的脚踩在泥泞里,深深浅浅。从父亲那里,我知道了什么是顶天立地,什么是温暖纯良。
到了初中,学校由城西转到了城东,骑单车也要二十五分钟。小伙伴们组建了自行车队,放学路上一边骑车一边聊天,这让我万分羡慕。
我本该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可是父母却不同意,理由无外乎:我上学早,比同一学段孩子年龄都小,路上车多人多,我骑车他们不放心……于是,每个晚自习后迎接我的都是父亲和他的老式自行车。
他也常常以身示范,跟我说些骑自行车的诀窍和注意事项,然而那时的我并不领情,还常常心生埋怨。到了初二,我终于如愿以偿骑上了心爱的自行车,当我来去自如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时,我才明白原来父亲自行车后座上的时光从来不是虚度,原来父亲无时无刻不在教我骑车,原来父亲在用他的方法笨拙地护我长大。从父亲那里,我知道了什么是“父母之爱子,则为子计深远。”
最幸福的放学路要数高中。因为家就在学校门口,步行只要几分钟。但因为在城郊,所以通往家的那段路没有路灯,晚自习后我们都要摸着黑回去。
每天放学,小伙伴们都会在校门口集合,然后结伴回家。一路上,少不了欢声笑语:一起聊流行音乐,互相分享好听的歌;一起聊班中趣事,每每笑得前俯后仰。
走到村口,小伙伴们各自散开、各回各家,这时总会看见有一盏明灯是父亲为我亮着的。父亲站在那里,寒来暑往,站满了我高中放学路上的回忆,也照亮了我成长前行的路。从父亲那里,我知道了什么是“默默坚守”,什么是“无言陪伴”。
那些镌刻在放学路上的记忆,串在一起,串成了我“来时路”上最美的风景。那风景里有静默无言的陪伴,有潜移默化的引领,有温厚纯良的坚守……正是它们,带我一步一步向前走,走向通往幸福的“未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