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时开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反而会变得更加珍惜彼此,而不能经过时间的推敲,终究是我们应该说再见的人……

似乎每个人都是如此,一开始,当我们年少的时候,仿佛拥有着许多的朋友,数不清,后来,一个离别的季节让我们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慢慢的,所谓的朋友也就变得形同陌路,或许剩下的真正能交心的也就一个或者两个人,而留下的这一两个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曾经的一个发小,小希,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可后来,我们却越走越远,像变成了陌生人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老师也都说我们形影不离。因为两家离的近,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的互相串门,读书时也一直要求老师把我们安排在一起,我们做了十多年的同桌,所以感情是用话语不能形容的

后来,却因为考上了不同的大学,不得不分开,而我也没想到,这次的离别是我们日后疏远的开始

从一开始,我们也都是经常联系,到了假期偶尔也会相聚,慢慢的慢慢的,也就因为各种原因,疏于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久久联系一次,或许因为彼此都有自己事忙,疲于联系,等我拿出手机,看到上一次的联系已经停留在了几个月前了

现在拿起手机,仿佛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只存在一两句简单的寒暄

直到有一次回家,在路上遇见了,我很高兴,心里想说着好多好多的话,说说现在过得好吗?还记得之前一起干过那些疯狂的事吗?可终究没说出口,只说了一句:你还好吗?他也只是说了一句还好,彼此道了几句祝福,就告别了。

曾经无话不说,到现在的无话可说,这种转变让我很难过,心里多了一丝伤心,不知道他是否也有很多话想对我说。

这让我想起了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的一段话: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踏进社会的我们,如同走进森林,草丛,只顾着自己的方向了。

记得小时候读过鲁迅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跟闰土是怎样相识,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分别了

而鲁迅在《故乡》一书也提到与闰土再次相见的场景:

再次见到时,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

而闰土恭敬的一句 “老爷”,却显得两人无比生疏,而鲁迅此时想得就是他和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这就如同我们渐渐疏远的朋友,等到多年以后再次相见,却多了一层隔阂。纵使有再多话想说,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或许当我们的身份不对等时,我们也无法成为曾经无话不说的时候了。

也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朋友应该是怎样,看完之后很赞同这篇文章,文章讲述的主题是:有事联系,没事各忙各”,或许你看到标题会觉得这算是什么朋友,等到有事才联系,没事却没有一起的交谈。

可文章写得很真实,因为真正的朋友并不需要每天都见面,每天都一起谈天论地,而应该是多久不见面,彼此不会变得生疏,只要有需要,一个电话你能帮我解决问题,即使见面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这就是最好的朋友。

而那些每天在你身边吹捧的人你确定他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拉你一把吗?每天跟你谈天论地关键时刻却不帮你的,袖手旁观,这样的朋友有什么用?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在你需要的时候拉你一把,在你需要找人倾诉的时候能给你安慰,在你需要支持的时候无条件支持你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也才算得上挚友

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我不屑敷衍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迅哥儿,你还记得那年金黄的圆月,瓜田里手捏钢叉的少年吗?” “你是闰土?!”鲁迅从病榻上坐起来,连续几天...
    青年西米阅读 5,472评论 14 19
  • 我記得差不多30年前,年輕人裡沒太多人知道今天,2月14再在我眼裡是沒滷煮火燒誘人的。 我們那時對喜歡的姑娘吼的,...
    肖檀阅读 1,846评论 0 0
  • 读大学有什么用? 大学只是你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它决定不了任何人的人生。不是你上了大学或者大学上了你,四年下来你就会...
    16aa5fab5f62阅读 1,527评论 0 1
  • 当向父母索要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讨债鬼”这句话。因为总觉得让他们背负太多,但是却又不得不低头,原因是自己...
    零九年白T恤阅读 1,475评论 0 0
  • 干细胞储存,就是在存良药
    茗莘阅读 8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