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圣火在哈尔滨熄灭,这座城市留给世界的不仅是赛场的激情与奖牌的荣耀,更有一幅以党建为底色、以人民为中心的“冰雪治理图鉴”。这场盛会恰如一场“冰雪春天”,让“我会记得”的不仅是一届赛事,更是一个城市在党建引领下凝聚的磅礴力量,一次政府与群众同心绘就的现代化治理答卷。
红色矩阵,党员先锋的“破冰”担当。亚冬会的成功,离不开“红色引擎”的强力驱动。哈尔滨市委以“亚冬有我、我为亚冬”为号召,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护航赛事的“硬核力量”。从安全保卫到医疗保障,从工程建设到生态治理,党员突击队、先锋岗的旗帜始终飘扬在一线。例如,冰城公安以“亚冬用我,用我必胜”的誓言,组建49支党员突击队,筑牢安保防线,农业战线党员严控供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擦亮“哈字号”品牌。这背后,是“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更是“人民至上”的行动逻辑。党员不仅是岗位的“螺丝钉”,更是群众身边的“破冰者”,以“挺膺担当”的姿态,将“不可能”变为“一定能”。
治理温度,政府服务的“冰雪辩证法”。一场国际赛事的考验,检验的是政府治理的“绣花功夫”。哈尔滨以“绿色、智慧、文明”为办赛理念,既展现“硬实力”,更传递“软温度”。场馆改造100%使用绿色电力,科技赋能赛事管理,体现低碳发展的中国智慧,非遗文化与冰雪盛会交融,让“中国红”与“冰雪白”辉映,彰显文化自信的深层底蕴。更值得称道的是,政府将赛事筹备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水务系统统筹水安全与生态治理,林草部门以“绿色亚冬”提升城市颜值,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这些举措,让“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同心共振,从“冰雪同梦”到“治理同心”。亚冬会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点燃了全民参与的“冰雪热情”。近10万名志愿者中,5875名青年志愿者以青春热情服务盛会,社区党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普通市民以“主人翁”姿态敞开家门迎客。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模式,正是中国式基层治理的缩影。当沙特代表团惊叹于中国的办赛能力,当热带国家选手在冰壶赛场实现奖牌突破,我们看到的是冰雪运动“朋友圈”的扩大,更是亚洲文明互鉴的生动注脚。这场盛会证明,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在场感”。
冰雪终会消融,但春天永驻人心。亚冬会的圣火虽已熄灭,但它留下的治理启示却如松花江的春水,滋养着城市发展的土壤。从党员冲锋的“红色足迹”到政府服务的“温度升级”,从文化自信的“破圈传播”到全民参与的“同心共振”,哈尔滨用一场冰雪盛会诠释了“中国之治”的深层逻辑——以党建凝聚共识,以人民定义价值,以开放拥抱未来。这样的“冰雪春天”,注定会被历史铭记,因为它不仅属于一座城,更属于一个不断破冰前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