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总会受伤?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武志红老师的最新力作《为何你总是会受伤》。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婴儿稍不如意,就会哭闹不止?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很孤僻?为什么特别能干、优秀的父母的孩子常常爱闯祸?……

究竟是因为孩子在与父母的交集中受到伤害,用自己的方式在向父母表示抗议?还是父母忽视了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从即将开始共读的《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中,我们将一起去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以前看《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时候,我对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推理断案手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常常能通过案发现场的一些蛛丝马迹和搜集到的线索,推断出整个案情的来龙去脉,把一个对我们而言毫无头绪的案件,抽丝剥茧,分析得有理有据,感觉很神奇。

现在优秀的心理咨询专家,也有类似的本领。他们可以通过客户的行为特征,或是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扰,追溯客户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经历,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客户彻底疗愈往日的伤痛,走出过去的阴影。

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武志红老师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近几年,他先后出版了《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等多部心理方面的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个人作品销售超过百万册。

提到心理学知识,大家可能会认为太艰深和玄奥,与我们普通人的距离有点遥远。武志红老师既是心理学专家,又是心理专栏作者,双重身份让他的表述方法非常的接地气,通俗易懂又有趣。

在《为何你总是会受伤》里,他通过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解析,帮助我们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学会透过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从源头去预防和解决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在二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老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最后得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具有辩证法思想内涵的结论,祸福之间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他们既互为依存,也相互转换。

心理学里有一对术语:生能量和死能量,如果直观地去理解,生能量代表着热情、创造力和爱这些正能量;死能量则代表着冷漠、毁灭和恨这些负能量。

生能量和死能量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如同祸福的关系一样,他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关键在于人作为主体的感受。

作者在书中提到,心理学中的“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不是事件导致了你的感受,而是你对事件的理解导致了你的感受。

现代社会,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不能简单的用善良或凶恶来表述。许多人具有多重人格,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最早要追溯到婴幼儿时期,以及童年时期的家庭亲密关系。

从《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中,我们将跟随武志红老师的微观视角,见证童年时期受到伤害的经历,对成年后的生活将会造成何种影响,进而理解他们超越世俗规范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

那些累累的伤痕,需要用爱来抚平。爱包括爱自己和爱他人,通过追根究底来探查行为的动机,更有利于我们接受和容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促进死能量转化为生能量,疗愈内心的伤痛,让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和意义。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些从小在家庭亲密关系中受到创伤的孩子,长大后,表面似乎已经淡忘了曾经的伤痛,其实潜意识里,那些伤痛一直如影随形,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他们渴望爱,渴望被关注,他们中的一些人作恶的根本目的,只是因为内心深处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而已。这些在童年时期求而不得的愿望,一直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旦被诱因触发,便会以一种错误和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些错误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既可以警醒自己,对别人多一点关爱,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容纳和接受世界的不完美,不管我们的内心有多么不愿意去面对那些不好的事,理解这件事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懂得,才不会陷进去;只有真正懂得,才会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驱除黑暗,让光明透过裂缝照进去。

露在外面的伤病好治,藏在暗处的隐痛难消。没有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

,或多或少都受到过伤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谁也不知道这些伤痛何时又会被撕裂,造成怎样难以预料的后果。武志红老师通过本书,帮助人们正视这些伤痛,疏导内心郁积的情绪,与自己的内心和解,疗愈伤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生命价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苹果在Xcode7中,将之前的http改为了https。所以,如果是刚刚升级Xcode7的朋友可能会遇到之前能正常...
    方同学哈阅读 604评论 0 5
  • 菜问妈妈阅读 307评论 0 0
  • 现在的自己有一点盲目和不知所措,面对现实,其实很明白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却不忍心放手,只是因为不那么糟糕,但不那么...
    忙得慢儿阅读 2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