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不少家长的手机里都刷着中考成绩的消息。有人家的孩子拿着成绩单笑逐颜开,也有人对着屏幕默默叹气 —— 如果孩子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都明白,一次考试从来不是人生的定数。那些在试卷上没找到自信的孩子,或许正藏着另一番天赋:有的孩子总爱围着厨房转,看爸妈做饭时眼睛亮晶晶的;有的孩子捏橡皮泥能捏出花样,对色彩和造型特别敏感。这些被忽略的小细节,说不定就是他们未来发光的起点。
想起前阵子学校里的几个孩子,刚来的时候还带着点迷茫,如今提起锅铲眼睛里全是劲儿。男生小宇以前总说自己坐不住,接触中餐后像变了个人 —— 练颠勺时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却偷偷加练到深夜;第一次独立做出一道鱼香肉丝,非要打包给爸妈尝尝。他说切菜时的专注、调味时的琢磨,让他找到了从没体会过的成就感。
中餐里藏着太多学问。刀工要稳,火候要准,一道菜从选材到上桌,藏着对食材的敬畏,也练着做人的耐心。男生们天生的动手欲和爆发力,在颠勺翻锅、处理硬菜时总能派上用场。看着他们从只会煮泡面,到能做出一桌像样的宴席,那种 “我能行” 的底气,比任何分数都珍贵。
而女生们似乎对西点有着天然的亲近。教室里,小姑娘们围在操作台边揉面团,奶油在手里变成精致的花型,烤箱 “叮” 的一声,满屋都是黄油的香气。小琪以前总说自己 “干啥都不行”,现在会捧着自己做的蛋糕说:“老师,你看这花纹对称不?” 她妈妈来接她时偷偷说,孩子现在在家会主动烤饼干分给邻居,说话都比以前大方了。
西点像一场温柔的修行。称量面粉要精确到克,裱花时手腕要稳,这些细致活儿特别能磨性子。当亲手做的甜品被人称赞 “好吃”,那种被需要的快乐,会悄悄在心里长出根来。
我们常说孩子要 “有出息”,可 “出息” 从来不止一种模样。在厨房的烟火气里,在面团发酵的等待里,在菜品完成的雀跃里,那些看得见的成长,或许比试卷上的数字更实在。
如果您家孩子也正站在路口徘徊,不妨带他来学校看看。不用急着做决定,就看看教室里忙碌的身影,闻闻空气中的饭菜香,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 原来成长的路,真的不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