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闲暇时,仪态舒展自如,神色很愉快。
【感悟】
在某些人的印象中,孔子周游列国,四海为家,似乎是一个很辛苦操劳、很疲惫的人。其实,孔子即使是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也能顺其自然之道,很享受生命和使命感的乐趣,生活得放松而自在。
本章记录了孔子业余时间的状态。
“子之燕居”,燕子喜欢在好人家的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飞翔起来很安详的样子,又勤劳捕食昆虫,对农作物生长很有益,所以人们喜欢它,用它来形容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温暖和美之事,如刚结婚叫“新婚燕尔”,男女相爱叫“燕好”。平常生活中,“燕”字被假借用来替代“晏”字,其意思是形容安闲、安乐的生活。“燕”还通“宴”,就是宴请,以酒肉款待宾客。
“燕居”原本用来表示官员退朝而处的闲居时光。脱下官服、官帽,自有无官一身轻之感。《礼记·仲尼燕居》:“ 仲尼燕居, 子张 、 子贡 、 言游侍。” 有自己喜爱的弟子陪伴,谈天说地,更有一番惬意。
“”申申如也”,直叫申。直首先是心要直,有正直的心,他的行为都是正直的,言语也都是正直的,而且他正直又没有正直的执着。如果总是口口声声自己要正直,这就不自然了。”如”就是随顺性德。平时没事的时候,不会胡思乱想、不会胡言乱语、不会胡作非为,他的身口意三业都是清净的,所以明德都显明出来了。
孔子身心都在定中,妄念不起,很安然、处于心平气和这个状态,没有丝毫造作。真正是君子坦荡荡。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礼记·大学》云:“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这种达观知命,具有鲜活的、令人叹服又十分可爱的生命个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一个明智的人,应该是会工作、会休息。现在很多人哀叹“活人真累”,累什么呢?“累一己之得失”。如果我们心中常学习孔子的境界,做自己喜欢的、最应该做的事,就一定会“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其实,学习传统文化,最终应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已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感悟】
这一篇讲孔子精神上的“忘年之交”。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是周武王的得力助手。武王死后,他代理天子的职务,达七年之久。对于权位毫不贪恋,还政给成王。使成王和以后的康王,能够在周公所奠定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他是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之一。
孔子和周公相距五百年,是什么东西把他们如此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呢?
是肩负着营建大同世界重任的使命感。本篇第一章孔子对于尧舜以及周公制定的典章,崇拜得“述而不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历来有梦可预见未来之事的说法,孔子壮年时梦见周公,其意为与先圣心意相通,梦里相见,醒则传扬其道。
本章可能是孔子晚年所说的话,他倍感社会形势的不容乐观,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而且更可忧的是自己年事已高,天年不多了。我们体会他老人家的心境。虽然他说不复梦见周公,但是正好也体现到他是念念不忘周公。虽然现在没有希望去落实周公之道,但是他寄望于未来,希望后人能够去落实。所以他在晚年,依然是勤学不辍,
读到此,真是很感动。孔子一生立定这个志向,到老年了,仍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像一匹老马,这匹老马年轻的时候是千里马,虽然现在年纪老了,跑不动了,但是牠的志向仍然是在千里之外。
孔子到晚年,他没有说变得颓废,依然保持那种壮志。日益盼望在梦中见到周公再多给传授些治国良方的动人情景。不是世俗的物质和权利的东西,而是共同的精神信仰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这种精神信仰就是人类太平文化的道德属性,这种属性永远不会失去价值,这就是孔子终身为之奋斗的使命观。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