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学习成长伙伴谦益。这是我原创更新的第4篇文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我是个好学生,按照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学习了一堂关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课。
没想到干货挺多的,我试着用费曼技巧转述给大家,希望能够有所启发。
首当其冲应该想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注意力很重要?
我能想到的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注意力集中,可以产生心流体验,让人产生幸福感;
注意力集中,可以显著提升做事效率,学习当然也不在话下;
注意力集中的人很吸引人。很多女孩说:专注的男人最帅;很多男孩也说:女人专注时很有魅力。
反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后果可想而知,不赘述。
紧接着,还得知道一个常识,孩子的注意力是随着生理的成长而不断发展的。
研究表明,孩子能够持续专注的时间大致如下:
2-3岁:10分钟
5-7岁:15分钟
7-10岁:20分钟
10-12岁:25分钟
13岁以后:30分钟
除了生理因素外,孩子的注意力还与家庭氛围、日常生活习惯、孩子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最为关键的是,注意力是可以培养的。
可怕的是,不少家长包括我自己,有时不知不觉犯了一些错误,不仅不是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反而很可能在戕害孩子的注意力。我把它称为扼杀孩子注意力的5大杀手。
第一大杀手
唠叨和训斥
每当熊孩子被各种声音、玩具甚至手机等吸引,造成注意力涣散,一些家长就不淡定了。
“抓紧写作业,也不看看几点了!”
“注意力集中些!不要东张西望。”
这些唠叨或者训斥,不仅对呵护孩子的注意力没有帮助,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破解之策:
放弃包办思维,调动孩子的自主性,在一些事情上让她做自己的主人。
今晚我现学现用了一下,确实挺好使。
我和娃一起把睡前需要干的事列出来。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必须完成的作业后,其他事情她拥有自主选择完成顺序的权力。
她开心地为所有事项一一标上序号,然后就开始认真地一项一项完成。
虽然最后没有全部做完,但是她始终专注地在履行自己的承诺。
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人总是倾向于尽力去完成自主作出的选择,
哪怕现在有些广告,利用了一些手段,让人误以为是自己作出的选择,
实则我们的心理在暗地里受到了操控。
据说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总统时,总是利用此类手段,诱导选民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投票决定。
第二大杀手
任务过难,急于一口吃个大胖子
一些家长(其实是我)自以为很懂,把成人“要事优先”那一套用在小孩身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之前很多次,我让娃先完成在她眼中最难的数学,
美其名曰“最难的做好了,做其他就会很开心很轻松啦。”
结果往往是,数学严重消磨了她的耐心,挫伤了她继续做作业的动力。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先易后难,哪怕是先做难的,也要把难的拆分成足够简单的,
当然,最好正好在她的“学习区”内。
在“舒适区”和“恐慌区”,都不是最优解。
这里,可以配合使用番茄工作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Forest App,开启一段20分钟的专注时光,和她一起种一棵小树,
树长大后,可作适当休息调整,以给神兽“充充电”。
第三大杀手
频繁打断
我敢说,这可能是注意力五大杀手里为人父母犯得最多的一个错误。
“你都几个小时没喝水了,赶紧喝点。”
“该吃饭啦,还在那里玩玩玩。”
“小新,爸爸都叫你好几次了,你怎么就听不到呢?耳朵聋了吗?”
这些都是打断最常见的场景。
其实,不管孩子在做什么,可能是自导自演地玩过家家,
可能是在玩泥巴、玩水,
甚至可能是在发呆,
只要他专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这时他的大脑内部可能发生着世界上最复杂的生化反应,
而成长就在这些生化反应中静静地发生着。
如果我们粗暴地打断,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破坏。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打扰孩子。”
有一个事实终于真相大白:
我这么聪明,原来是因为小时候爸妈不在身边,经常久久地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原因。哈哈哈~
第四大杀手
家庭环境杂乱无序
外在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巨大。
一张堆满玩具和杂物的桌子,我们连自己坐上去办公都专心不起来,如何要求孩子能够安静下来?
现在孩子们生活条件都好了,玩具和课外书往往是多了,而不是少了。
曾经到一个朋友家,满地都是书,无处下脚,美其名曰“书的海洋”,
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成为“书的垃圾场”。
孩子是极易被外在事物吸引的,因此,干净、安静、简约、整洁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我的做法一般是:
做作业和学习之前,先清理桌面,除了和学习有关的书本、文具、计时器外,
其他一切东西都暂时被清理到别处,
虽然其实只是换了个地方混乱,但至少眼前这块地儿整洁了。
整理桌面就像整理心情,同时也是给自己的一个心理暗示,
桌面整理干净了,就像对自己的潜意识说:“我已经做好干活的准备了,咱们开始吧。”
当然,环境不仅包括空间环境,还包括声音环境。
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两个娃在一起做作业,总会相互影响,看来下次得分开。
第五大杀手,焦虑、浮躁的状态。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一些家长自己整天生活在焦虑和浮躁之中,还妄想着有一个恬静安然如天使般的宝宝,
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孩子自身的能量虽然比较高,但是其情绪还是非常容易被父母影响的。
受父母情绪影响的孩子,他们的问题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比如有的孩子三番五次生病,查不到病因,
后来父母的情绪问题解决,不治而愈。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情绪是给家庭带来了安详与和谐,
还是焦虑与烦躁?
虽说只要是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但为了孩子,
负面情绪还是应该少一些。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觉知,一旦陷入负面情绪,
就要及时觉察,及时止损。
不要总为担心和恐惧而忙碌,而要为爱和信念去行动。
安详、快乐、恬静、和谐,相互理解、包容、关爱,才是家应有的底色。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