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很好,但我似懂非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几个好友的推荐下,《三体》之一的“地球往事”,我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终于看完了。

说实在的,若不是好友的推荐,若不是我的好多学生看过,若不是它获得了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作者是刘慈欣。身为一个文科生对科幻类的书还真是丝毫不感兴趣,我对浩瀚宇宙的向往仅止于头顶的星空和那时圆时缺的月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以说,我是抱着好奇疑惑硬着头皮看完的。刚开始的那十几页有趣到让我误以为它是探案类的小说,直到那款同名游戏的出现我才恍恍惚惚中渐渐明白它属于科幻。周文王、墨子、秦始皇一个个熟悉的史书上名字一次次将我带进那神奇的世界,但其中使用的大多数物理学专有名词如“宇宙背景辐射”“质子”等等却令我如入云遮雾绕的山林,出出进进迷失方向,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实在看不懂,我就跳过去,挑着我能看懂的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说中对那段特殊岁月的描述,那血淋淋的场面残忍到叫人颤抖,被打死的教授永远的倒了,掉下悬崖的人染红了溪水,两桩看似毫无关系的事件无疑都显示出了人性中最见不得光的黑暗面,更可怕的是参与其中的人并未真正的忏悔。无知?麻木?冷漠?可贵的是当你即将绝望的时候,偶尔也会有人送来温暖,虽说那并不足以驱赶所有寒冷,但聊胜于无。尤其是“红岸基地”附近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分子的尊重,读来颇为动容。让人绝处逢生的还是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循环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延长了我们的视线,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拥有了各种各样足以摧毁目前这唯一生存空间无数次的核武器。人类对未知的好奇指引着人类一步步走到现在,但人类没有满足,对于未来依旧欲望满满。可人毕竟有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宇宙依然神秘,遥不可及。想知而不可知,承认自己即便再努力也有无能为力的事,这真的很痛苦。

《三体》的最后写到“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人也一样,那到不了的远方使我们看清了自己――渺小!但不能沮丧太久,想想拥有的这目之所及的世界――伟大不言而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很佩服作者近乎完美地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与宇宙一百五十亿年现实融合在一起,我也很佩服作者对宇宙对太空的绚丽想像,真不知刘慈欣是怎样想到的。

这就是一个文科生看过《三体》后的感受――似懂非懂。我不能因为那没看明白的内容而否定它是一本好书。它很好而我仍有许多不足。

因为认真地看完了此书,才知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我不强求,不再勉强自己看第二部第三部,尽管它很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迅速上厕所,利用早上时间整理一下错题,挺有意思的。小总结~检查时画数轴,举例子,挺好使。 1挤时间 2利用碎片时间...
    liz的世界阅读 159评论 0 0
  • 腊梅开在枝头, 我眼睁睁看着它逐渐枯萎, 它跌落的地方有青青草争先恐后地撑出绿意, 我哽住呼吸, 在这一年之初,都...
    有丢阅读 218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