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眼光,对新时代如何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深邃思考,就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优秀传统文化正如植物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下,能够吸收大地营养,形成“吸收—贮藏—输送—合成—繁殖”的生命循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主体性、内生性、内源性”的特质与功能,使中华文明在诞生之初就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生命循环系统,有力保障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根包含根尖结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根尖是根生长、延长、维持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如同中华文明的根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障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根系发达,既有主根系,又有须根系,但都归统于主根系,展现出突出的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系的博大与发达,使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即使历经风雨,依然挺拔矗立、充满生机。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