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类文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传播!

你天天写干货,以为能传播,其实这些都是假象。真正能传播广的往往不那么“干”,你一开始可能就错了!

在传播领域有一个理论“社交货币”

同时这个理论有个阴暗面“大众心理学”里面称作“嫉妒心理”

下面我所说的可能都是错的......

社交货币百度知道的解释是:

社交货币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人们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质塑造自己的产品或思想,从而达到口碑传播的目的。

自我分享的特质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与朋友分享新购买的衣服,我们会告诉家人,报纸上的那条新闻是由我们提供给报社的。这些共享我们的思想、观点和经验的意愿成为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能够流行的基础。人们的博文会记录着他们喜欢的东西,告诉别人他们喜欢吃什么样的午餐,甚至记载着对当局的小抱怨。据现在的观察员报道,如今沉溺于社交网络的人们,好像不能停止他们的共享行为,包括共享他们的所想、所爱和所需。

你也可以忽略上面的定义(因为有点偏激),《疯传》中对社交货币的定义能让你更容易也更全面的理解:

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既然我们考虑的是微信中文章的社交货币概念,那我们就把其它的抛开,不看朋友圈自拍,撰写的高意境感悟,金句。我们就论你转发的文章核心逻辑。(这里抛开了品牌只说个人公众号)

核心逻辑其实是一样的,根据社交货币的定义,用来购买家人、朋友和同时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形象。获得社交货币朋友圈的体现就是你获得的赞、评论。

评估社交货币的价值的六个维度

Affiliation 归属感

Conversation 交流讨论

Utility 实用价值

Advocacy 拥护性

Information 信息知识

Identity 身份识别

我们拿一个简单的栗子

分享转发本身就是人的天生欲望,人需要社交,而社交核心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内容。这个时候,如果你创造内容,帮他社交,那就相当于创造了社交币。

转发有两种利,这两种利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一种利是实打实的例如金钱、产品,实物,但是被动,另一种利就是“社交货币”,虚拟但是主动。

大家想象一下,你有一位朋友,很厉害的大牛,大牛就是没有理由的跟你关系好,邀请你去参加他付费的线下讲座,在讲座现场大牛分享了一张ppt,一句金句“我对你那么好,只是你不知道”。你一看我去这句金句说的不就是我吗?自己就对号入座,自然你就随手一拍,分享到朋友圈!“我对你那么好,只是你不知道”

底层逻辑用评估社交货币的价值六个维度来做加减法:

上面说的这个栗子是不是:归属感+拥护性+身份识别

下面抛出结论:社交货币六个维度几乎都是感知到然后自己对号入座的。

比如你看这篇文章,你感知到社交货币六个维度里面的几项维度。然后你就顺手转发到朋友圈,这个是我看到对社交货币这个理论理解最透彻的一篇文章。

上面只是比如,实际你并不会转发。

上面我提到一个观点大众心理学里面的阴暗面“嫉妒心理”

很简单一个栗子来结尾,还是拿上面的例子来说这个观点。你有一位朋友,很厉害的大牛,大牛就是没有理由的跟你关系好,邀请你去参加他付费的线下讲座,在讲座现场大牛分享了一份未来5年微信自媒体这样干能增长10倍业绩的word文档,里面深入浅出介绍各个环节的玩法,如何玩.....

上面我所说可能都是错的......

你以为一个营销理论可以走遍世界

其实是你知道的不够多

不用关注我,反正我也不知道下次写是什么时候。

安静的做微信里面最懂营销的践行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