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你的影子,我还要做多久

《无声告白》

爸爸,你说我身上有你未完成的梦想,你说希望我安安稳稳过一生就好,可我只想问你一句,你的影子我还要做多久?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从我们一出生开始,我们就被赋予各种各样的期待。父母觉得你要完成我未完成的梦想,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亲朋好友可以拿你的优秀去激励自己的孩子或者作为闲聊的谈资,你成了他人口中的佼佼者;包括在学校里,老师都会觉得如果你是一个苗子,你可以为这个班集体,包括为她争光。

我们终此一生,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羡慕着周围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曾经的梦想被遗落何方,或者你根本就没有过自己的梦想。多年以后回顾曾经,扼腕叹息,于是你将你的梦想再次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再次被赋予了你的期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们会这样一代一代,周而复始。

这难道不可悲吗?要知道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这是书中的第一句话。这并不是因为莉迪亚不受关注,恰恰相反,她是全家人的中心。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一个东方黄种人,他这一生都在努力的合群,而他的肤色注定他走到哪里都受人关注。在美国社会中,他格格不入,于是他自卑、胆怯,但他遇到了玛丽琳,他的妻子。

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一个美国白种人,作为以男人社会中的女强人,她出类拔萃,直到他遇到了那个让他心动的东方男人。她的母亲极力反对,“你会后悔的” ,她却说:“这是我的人生,妈妈”,义无反顾。

莉迪亚的死却让这些往事一件一件重新被思考,这个家庭变得摇摇欲坠。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因为种族问题。莉迪亚的父亲让莉迪亚交朋友,融入人群,而莉迪亚的母亲却让她出类拔萃,获得关注。两种压力下,莉迪亚学会了如何撒谎讨好。作为压倒莉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哥哥——内斯,则更为压抑,他有梦想却不能得到家里的重视,一方面他嫉妒莉迪亚,另一方面,他努力逃离,他知道只有当他逃离,他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孩子教育的问题一直是当代社会的重点问题。同等的教育条件下,有的孩子彬彬有礼,有的孩子却调皮捣蛋,有的孩子遇事冷静,有的孩子莽莽撞撞……而其实这都是我们衡量他们的标准,作为孩子本身而言,只要他能活出自己的样子,开心就好。父母的责任不是在于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在于帮助他协助他寻找真正的自己。

逃避或许不是正确的办法,却是一种快速解脱的有效途径。

我想过很多种自杀的方式。比如说躺在马路中间,等待一辆车疾驰飞过,从而快速逃离,又或是站在高楼俯视,一跃而下,就此解脱,当然吃安眠药,割腕什么的也不是没想过。

这种念头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初中。

所幸,那么多年,我挺过来了。

中国学生自杀率很高,原因是什么?

自身的愿望与所赋予的期待值之间的落差。落差越大,压力越大,所需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大,而这时,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与压力之间又形成了一个落差,那么最后的悲剧可能就发生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被赋予期待是坏事,只不过需要适当调整,孩子也需要一些成长和自我寻找的空间,希望父母予以尊重,而不是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来搪塞,人生是我们自己的,哪怕以后的路再难,再苦,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总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想,这也是活着的意义所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大抵是一个没有任何悬念、没有任何转折,平淡地仿佛一眼就可以看到结局的故事。但越是这样的故事,越是值得一看。因为它...
    吴玉纯阅读 2,059评论 1 5
  • 帮你读书系列《无声告白》 全书15万字,本文5300字,帮你节省阅读时间10小时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
    fe3654babd41阅读 2,166评论 1 5
  • 自从那次请张常望吃饭之后,我们又在县城上班一起吃过好几次饭,当然大都是我以欠他树款为由,请他喝上两杯,他倒对饭的种...
    昕若初阅读 250评论 4 1
  • 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桎梧阅读 146评论 0 0
  • 题目描述地上有一个m行和n列的方格。一个机器人从坐标0,0的格子开始移动,每一次只能向左,右,上,下四个方向移动一...
    yangqi916阅读 1,06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