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难吗?
难!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我的答案。
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像“写作指南”、“写作秘诀”一类的文章,以及各式各样的写作训练营等等……可却从没有听过有什么筷子使用训练营,是吧?
正因为难,所以我们需要那么多的“诀窍”、“锦囊”去攻克它。
我高中毕业以后,除了出于课业、工作的目的之外,就没动过笔。相信像我这种状态的人,不在少数。
写作,不是一件我们从小就接触并且经过系统训练的事么,为什么还会这么难呢?
也许,跟这三个困境有关:
困境一:文笔不好等于写得不好?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第一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评判文章写得好不好的固定标准之一,就是文笔。
尤其在上学学作文的时候,文笔好会被老师夸有悟性、有才气!
于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写得好不好”这件事情往往跟有没有才华是挂钩的。
记得余秋雨在凤凰台的一个节目中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文笔其实跟后天培育关系不大,跟先天的文化环境影响有关。对此,我有一种意会式的认同。
由于写作隐蔽的与才华挂了勾,我们担心自己写不好会被人评判:这个人没有才华。
文笔的包袱吓退了一堆人,于是我们为了确保不露怯,宁愿不写。
又或者我们要等到准备得非常充分,确保能写出一篇引经据典、辞藻华美的文章的时候,我们才会动笔。
然而完美的时刻总是没有到来。
困境二:写作要遭受各种指指点点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当你好不容易呕心沥血地写出一篇长文,反复修改之后,终于志得意满的贴到了社交网络上。
这时候内心隐隐有一种忐忑的期待,但是又告诉自己:这只是写给我自己的。
等了一天后,阅读量迟迟没突破两位数。为数不多的几个留言,要嘛是完全没抓重点的敷衍,要嘛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外星同学写的:有点无趣。更有甚者,一位价值观不一致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觉得是这样。
这时候的你,即使心里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过,仍然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回复: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也许大多数人没有我描述的场景那么“悲惨”,但是那种想要别人看又害怕别人评判的矛盾心情,相信大家都体验过。
有时候,我们会写下自己的很个人的感慨、心情、情感,甚至秘密,这个时候如果被别人评头论足、评判好与不好,都会膈应得慌吧?
写作是一种输出,是内在的情感表达。如果个人的情感被打击,也许很多人会点下私密显示的按键或者不再写了。
困境三: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男同学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没特点,没经历,没技能,生活单一平凡,常常无话可说,也就没有内容可写了。
我曾经长期被这三大困境围困着,不敢开始写作。
后来在文叨叨的写作打卡群中,我接触到价值写作的概念。这也开始让我觉得,写作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
1.成年人的写作目标应该是价值写作
价值写作是什么呢?就是以输出价值为目的的写作。
为什么我们写的东西常常没人看呢?
因为我们常常分不清价值写作与私密写作的区别。
我们写的时候往往自说自话,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达目的。所以别人看了会觉得无聊,因为跟自己没有关系。
这里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写作究竟是不是给别人看的?
这问题跟“穿衣服是不是给别人看的” 是一个道理:衣服穿出来就会被别人评论,文章公开发表就是给别人看的。
当想清楚这个问题以后,我发现困境一、二的困扰就迎刃而解了。
当我们把价值写作和私密写作区分开来以后,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被别人的指点冒犯的问题。因为前者是以输出价值为目的的写作,后者写是给自己看的纪录、抒发性质的写作。
而由于输出的是观点,所以不存在被别人评判自己私人情感或者生活方式的问题。
如果以输出价值为目标,那么文笔的优美程度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文笔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种价值,但我可以提供别的价值,谁又能再拿才华说事呢?
所以文笔只要能使表达清晰简洁就可以进行价值写作了,这让我放下了写作的大包袱。
2.价值写作让你有话可说
价值写作其实是一种产品思维。
叨叨的产品思维有四个维度:对象、需求、目标、价值。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无话可写的时候,可能往往是因为没有考虑对象和需求。
你写的这篇文章是给什么目标群体看的,他们会希望获取什么?从这个方向思考自己能提供什么价值,就可以确定写作主题,也就是表达目标了。
即使这样想,有时候我还是会觉得我没有什么可输出的观点、技能。怎么办呢?
我就会有意识、有目的的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进行深度学习,让高质量的输入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输出……
我发现以价值写作为目标,能促进我的学习状态,打开我对生活的视觉、听觉、触觉。同时,为了达成“写得好”的目标,我开始积极动笔。
在参加写作打卡群的54天里,我完成了40000多字数的写作练习,其中正式长文6篇,超千字的长文有11篇。难以想象,这一切是已经4、5年没有主动写作的我完成的!
这大概就是价值写作的魅力。
只要以价值写作为标准和目标,放下心理包袱,开始行动,写作其实没有那么难。
还在挣扎观望寻觅写作秘籍的诸君,现在就开始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