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去了香格里拉,分享了一张碧塔海的地图。其实自己那年去那里,也存了同样的一张。
地图都是那张地图,也许维固在地图四周的原木裂纹或是蚁洞都没有变化。但这张地图对朋友和我来说,定不会走出完全相同的路径。而对每个来碧塔海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每一个人所生活的世界,每一个人的城市,都是一个自定义的世界,一个自定义的城市。虽然大家都在同一个城市生活,甚至有可能共有一张人际关系地图,但总会各自怀揣着一张私有的“轨迹”地图,如果只按照自己的地图去探测对方的内心,那势必就是“盲人摸象”。
不知哪里看到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两点之间最长的那条线。” 原因是,两个人在交谈的时候,好像拿的是同一个地区的一张地图,其实你拿的是张陆地的地图,他拿的是张海盗的地图;你拿的是标准的证件照,他拿的是你证件照的负片,他和你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这有点像某些谍战片里头看到的,有不同任务使命的夫妻两人,同睡一张床,但是他们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看不见的世界是多维的,要想得到什么样的地图,也许就要站到那样一个需求的角度去看世界。想要看明白更多的事情,就要重构我们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