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玩智能手机元年。年中,热心的同学帮我加入了班级群,从此,我找到了班级组织,回到了温暖的大家庭,结束了“漂泊流离”的状态。从此,我与同学们的联系也更加广泛和密切了。与此同时,我加入了陈同学的微信。陈同学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是我大学时代同宿舍的十兄弟之一,朝夕相处了四年,是缘分的天空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经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永远记住那一九八三年的九月份,大学刚入学,我们同住在十七号楼一〇三室,当年我睡上铺,陈同学睡在下铺,睡在同一架崭新的漆着兰色油漆的钢丝床上。上床一翻身,下床就会轻轻地晃动,所以,就连睡觉都要小心翼翼地。我俩的缘分,就连学号也是联袂的,陈同学学号是八三〇二七,我的学号是八三〇二八。陈同学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人缘好,善于交际,用现在的话说,叫做有格局的人。而且他也很会读书,当上了班级的学习委员,美学哲学,文学,都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相比之下,我的性格比较内向,经常沉默寡言,也缺乏交际的天赋和能力。对于学习,除了古典文学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晾晒出来的。
由于性格互补,我和陈同学很快就成了知心朋友了。上课去文科楼,下课回宿舍,三餐去食堂吃饭,说走就走,并肩携手一起走。有时是我和陈同学,有时是几个同学前后左右一起走。陈同学很健谈,一般情况,我只是当听众。由于在宿舍里我的岁数最大,同学们都口口声声“老大”“老大”地叫,叫得很亲热,叫得很亲切。四年的相处,陈同学也都是这样一路叫过来的,而我也是四年如一日一路感动过来的。
毕业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彼此牵挂和思念。刚毕业那时,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还没有那么发达完备,加上同学们各奔前程,联系比较少,所以那时班级也比较少组织同学会。后来,班级热心的同学比较经常组织同学会,然而,陈同学已经在2000年就移居加拿大了。陈同学尚未出国之前,我和陈同学有通过几次电话。陈同学出国之后,就没能联系上了。见个面,也就成了奢望了。尽管天各一方,也无法割断情感的思念。每当看新闻,听收音机,听到“大洋彼岸”这个词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们班级包括陈同学在内的,移居北美和移居海外的几个同学。
加入陈同学微信之后,发现陈同学经常在朋友圈里发文章,发布生活照片,也时常拜读到陈同学即兴创作的现代新诗,感动过,点评过。从中,我也了解到陈同学如今的生活和工作的一些情况。万能的微信,把万里之遥的同学情谊紧紧地箍在一个圈子里,让三十年的同学情谊得到赓续和加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年不变的情怀!
此次,得知陈同学回省城福州了,同学们欢呼雀跃。在班群群主张同学的召集下,福州的同学于戊戌年正月初十傍晚,在师大集会,为陈同学接风洗尘,其他地市的部分同学,也通过微信联系,成为分会场。一些“潜入水底”的同学,也在事后通过班群微信分享到同学聚会的快乐,感受到浓浓的同学情谊。我因为来不及准备,没能第一时间北上福州,觉得有点遗憾和可惜。
好在,3月3日(农历正月十六)下午,陈同学要来厦门,接见他的同学,包括中学同学和大学同学。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的心情很激动,毕竟是三十年未能见面的同学兄弟。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机会擦肩而过,我一定要抽出时间,争取与陈同学见上一面。
陈同学作为华侨下榻在瑞颐大酒店。他抵达之后,把位置发给我,我打开导航全速前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久违的哥俩热情地相拥在酒店大厅里,大厅的灯光一时为之璀璨,四方投来羡慕的目光,哥俩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时间停滞了几秒钟,跨越了三十年的岁月星河,也跨越了万千重洋远隔!
陈同学就住在二十五层的一间海景房里,房间朝南。陈同学随手把窗帘打开,顿时,明媚的阳光透过厚厚的落地玻璃直射在我们的脸上,一股暖流直达到我们的心窝。美丽的琴岛映入眼帘,日光岩景点尽收眼底。巨大的邮轮在碧波中荡漾,还有那玲珑可爱的小艇在尽情地劈波斩浪……面朝大海,我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谈各自三十年来的人生轨迹,谈各自三十年来的雨雪风霜。感慨青春的流逝,感叹事业的成败,感伤生命的脆弱,感怀亲情友情的无比珍贵……
陈同学此次回国,滞留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因为要照顾年迈的岳父。从探病到护理,一直到陪伴岳父走完人生最艰难的最后一程,以及为其岳父办理后事,陈同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可谓尽心尽力了,但是,老人家的生命还是无法挽回,令人痛心!正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陈同学动情地对我说,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了,该满世界走走看看了。钱多挣几百万,少挣几百万,没有什么意义了,与“平安和健康”比起来,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了!
人要真正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知道很难。尤其是当今物质时代,物欲横流的世界,追求的就是“万能”的金钱。我们也曾努力过,也曾与命运抗争过,但是还是依然故我。真正能够做到“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也难,只是对于我们这个尴尬的年龄而言,我们没有太多改变自己的机会和能力了,因而,退而求其次,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力争平安和健康,让我们的下一代少操心就可以了。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谈兴正浓。今天,好事成双了,由于是我的契查某子(干女儿)大喜的日子,我还要赶去喜来登酒店,不能够与陈同学多聊一会儿了,道一声“珍重”之后,只能匆匆与陈同学话别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恨短别又长。三十年的时间跨度路漫漫,大洋彼岸的距离雾茫茫。期待着下一次重逢,期待着下一次能重逢,重逢在人生未老时,重逢时花好月圆,还能忆往昔当年!
最是同学情,聚散两依依!
( 写于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