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郑州空姐深夜打滴滴顺丰车遇害的事件,让无数善良的人感到万分心痛和遗憾,一时之间,滴滴成了众矢之的。但除了痛心和谴责以外,我们更应该反思一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同样是关于人的生命安全的。
上世界7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的平托(Pinto)是美国销售量最好的超小车型之一。但不幸的是,当另一辆车从后面撞上它时,它的油箱容易爆炸。有数百人因为自己的平托汽车突然着火而丧生,有更多的人被严重的烧伤。
当其中一名烧伤受害者为这一设计缺陷状告福特公司时,却发现福特的工程师们早就意识到了这种油箱的危险。然而,公司的经理们作了得失分析后,却得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修补油箱不划算,不如发生事故后直接赔钱!
他们的账是这样算的:假定不修补油箱的话,这种油箱大概会导致180人死亡和180人烧伤。按当时的情况估算,死者每人需赔偿20万美元,烧伤者每人需赔偿6.7万美元,一共是4950万美元。而如果将1250万辆汽车全部进行修补的话,每辆车平均需要11美元,一共是1.375亿美元。如此,得失对比非常明显,他们才会得出上述没有人性的结论。
得知这一研究后,陪审团异常愤怒,它判给原告250万美元的损失赔偿和1.25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以未惩戒。
在利益面前,资本往往是不讲道德和责任的。对于资本来说,逐利永远是第一位的,而社会责任、道德义务统统都要为经济利益让位。
正如马克思的那句名言:“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
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滴滴公司同样不会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是,作为拥有近5亿用户,2100万车主,估计800亿美元,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的巨头企业,我不相信滴滴没有评估过审核机制漏洞的安全风险,但相比于巨大的流量,以及小概率可能发生的乘客安全问题,他们到底是如何分析和决策的?这不得而知。
但有一件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滴滴貌似严格的审核,甚至只需要几百元,黑中介就能够很快搞定。
如果对司机的审核和管理过于严格,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会导致司机数量的下降,甚至流向其他竞争对手,这必然会带来自身流量和利润的下降,这些可能并不符合资本的利益。
事件发生后,滴滴急于道歉和表态,这到底是真心实意、痛下决心,还是故作姿态、演给人看,抑或是和它随后发布的“百万悬赏”公告一样,仅仅只是一种“危机公关”?说到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怎么做的。
其实,空姐遇害案并非是发生在滴滴平台上的第一例恶性事件。2016年5月,深圳一名24岁女教师深夜搭乘滴滴顺风车后,被司机带至偏僻处抢劫杀害。当时司机使用假冒车牌却依然能够顺利接单,已经暴露出滴滴在线下审核司机等安全管理方面的种种漏洞。
除此之外,之前发生滴滴司机打人、实施性骚扰、马甲车等都暴露了问题,但这并未唤醒滴滴对于乘客安全的重视以及安全漏洞的弥补。这一事件中,该司机也曾受到性骚扰的投诉,但平台并未能及时作出处理。
相反,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滴滴出台的免责声明。在滴滴出行APP列出的《出租车用户协议》中有一款“免责声明”,把平台的安全责任推得可谓一干二净。
声明表示,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本公司网络服务所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其自己承担,“本公司对用户不承担任何责任”。另外,在“免责声明”中,滴滴还明确表示对网络服务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
用户只有同意这些“免责声明”,才能使用滴滴出行。而由于未在“滴滴法律条款及隐私政策”处进行明示,用户可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签了这项免责声明。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面对司机资质审核上的安全漏洞,滴滴公司真正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在流量、估值、社会责任、道德义务面前,资本最终选择的是什么?
站在滴滴的角度,它或许也觉得自己很委屈,它也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觉得有人落井下石、抹黑。
客观地讲,发生这样的事,虽然滴滴难辞其咎,但有关部门的态度也很令人值得琢磨。
“一些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发展壮大之后,不是将必要的社会责任扛在肩上,而是挖空心思地侵害司机和乘客利益。这些企业仅仅将网约车作为增加“流量”和“估值”的工具,没有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放在心上,只顾看投资人的脸色,不考虑乘客的感受与体验,也不考虑司机的客观需要。”这是事件发生后有监管责任的部门的表态和谴责。
说得都非常对,但为什么总是要等到出了事情、生命已经殒落后,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呢?为什么在监管之下,还是有那么多不负责任的企业?
这件事件的发生,其实折射出来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在当前的法治环境下,违法、投机的成本太低,而合规、维权成本则太高。
比如说,一个企业违法所得1000万,而处罚却往往只有10万、100万的量级,企业当然会算账,是遵规守矩好、还是投机牟利好,这和福特公司的决策者们思路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们国家某些地方盛产无良企业、老赖、刁民等各种投机分子的重要原因。
监管是政府的责任,不仅要监管,更要监管到位,而不是等到出了事再表表态、搞搞整顿,然后依然如故,陷入再出事、再整顿的恶性怪圈。
遇害的空姐是年轻而美丽的,而恰恰是美丽引来了人性中的淫、恶,缺乏自律和他律的司机,也以自杀的悲剧收场。滴滴作为创新事物,它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但它同样刺激着资本的胃口,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律和有效的他律,它的结局未必会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资本就如一头怪兽,冲到哪里,就毁灭哪里。如果任由资本的恶泛滥成灾,那么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失去了意义,强有力的监管刻不容缓,这或许就是我们最应该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