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centered Design设计实践

序言

网易见外是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的一个孵化产品,该产品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抓取并翻译了大量海外优质视频和文章,满足了人们阅读海外咨讯的需求,同时为自媒体用户提供了新的内容获取渠道。

为了提供更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在17年10月份的时候,我们针对内测用户做了用户访谈。访谈的目标是142位用户,其中有85位用户接受了访谈,在接受访谈的用户中,有75人有过使用网易见外的经历。得到访谈结果后,我们重点对用户反馈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梳理,并得出了初步的问题列表。

用户反馈的产品不足之处

用户最关心的问题

用户的不满和困惑

本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原则,我们对用户所反馈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排除了部分不是问题的问题,比如“产品定位不明确”;对相似问题进行了归类,比如“内容数量少”、“更新不及时”,最终得到用户对产品的不满和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内容数量少,更新不及时;

2. 界面设计不够好;

3. 不知道自己翻译的内容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

4. 操作复杂,最好能提供引导手册;

5. 不知道平台上的内容是否可以大量引用;

6. 内容翻译质量不高;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第5条属于版权问题,第6条属于技术问题,这两个问题暂时无法通过设计的手段直接解决,所以我们将设计的重点focus在前四个问题上。针对这四个问题,逐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内容数量少,更新不及时

内容少,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1.平台确实内容少;
2.平台内容不少,但未能有效地展示给用户。
因为平台本身有大约500个订阅源,实际上内容的数量并不少,所以原因只能是内容未能有效展示给用户。

原因1:信息浏览方式不够高效

首页是用户最先接触到内容的地方,也是内容最重要的展示页面,根据首因效应,用户对网站内容是否丰富的感知很大部分也来自首页。

按订阅源排序,客观上用户想看到感兴趣的内容,需要经过两层筛选:首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订阅源,再在其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这种展示方式有两个问题:1. 每个订阅源只能显示5个,增加了操作负担;2. 将内容本身放在了比订阅源更弱的位置,没有抓住用户核心需求。虽然提供了按更新时间排序的功能,但并不够直白方便。

image.png

解决方案:将按订阅源排序改为按更新时间排序

image.png

原因2:用户不能轻易发现优质订阅源

所见即所得,看不见用户就会当它没有。订阅是网站的核心功能,但用户不能轻易发现优质订阅源,这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订阅意愿。

“xx出品,必属精品”,同样的,人们倾向于认为精品背后也有个值得认同的机构。所以当你看到一篇好文章时,你很可能会找找它的来源机构,进而看更多的文章。但网站当前却不支持从文章回溯订阅源;

解决方案:

增加推荐订阅源栏目,及按订阅源查看功能;

image.png

二、界面设计不够好

原因1:页面元素略显单调

人的视觉对变化的事物更敏感,因此视觉设计中往往会通过形成对比来强化视觉吸引力。但网站排版方式单一,内容之间缺乏对比,使得页面单调乏味;

image.png

解决方案:增加大图的显示

image.png

原因2:图片宽度小,内容卡片各元素无优先级

image.png

解决方案:增加图片宽度,中文标题加粗显示

image.png

三、不知道自己翻译的内容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

原因1:没有合理区分“平台的”和“用户的”内容

人的自我意识会将他所遇到的事物分为“我的”和“非我的”两类。如果你在一个店铺买了一个水杯,它就会从属于你。同样,你在平台编辑了一篇文章,你就会将这篇文章和其它文章区分开。但目前,平台的内容和用户自己的内容混在一起,没有明显区分;

image.png

此外,根据格式塔原理,人总是倾向于认为外观相似的物体功能也相似。假如有两个杯子,一个盛水,一个盛乙酸,你会认为他们都是可以喝的。同样,在下面的四个tab中,你很难知道后三个和第一个不同,后三个里面都是自己编辑过的内容。

解决方案:整合用户的内容,明确区分平台内容和用户自己的内容

image.png

四、操作复杂,最好能提供引导手册

原因1:设计目标不明确

用户的目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体验目标-使用产品的目的是获得感觉;最终目标-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人生目标:使用产品来成就自我;产品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目标来进行。用户在见外有两个主要行为:1、阅读:满足体验目标;2、编辑:满足最终目标。当前的网站,这两个行为是混合在一起的:在首页和详情页有编辑功能;在编辑过的内容中又有用于阅读的详情页。

image.png

解决方案:将阅读和编辑分开处理,海外内容主阅读,编辑内容主操作

image.png

原因2:任务负担过重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纪

我认为,最理想的行为设计莫过于此:发出一个指令,任务便自动完成。实际设计中很难做到这么简单,我们添加在界面中的任何元素都有可能变成一种负担任务。按照西克定律(Hick's Low),一个人面临的选择越多,所需的决策时间就越长。

image.png

将用户编辑过的文章放在不同的tab下,增加了导航负担;编辑操作在不同的tab下流转,增加了流程负担;分发过程的弹窗也增加了模态负担。

解决方案:缩短操作路径

image.png

总结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一定是之前的策划或设计没有考虑到,而是因为:一方面随着产品的发展和边界的扩大,产品的定位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产品的发展需要看时机,在新的时机下会有新的功能去替代旧的功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