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里的性格,其实指的是一种内涵和气质。那么,你觉得你的性格又是因何而塑造?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重塑性格?或者想着将来培养孩子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打造孩子独特的个性?
我就觉得自己特别喜欢读诗,诗歌的韵律与美感,尤其是古诗中的意境让人特别陶醉,是最能提升一个人的内海和气质的最廉价的方式和手段。然而,我一个自称喜欢读诗的人,会背的古诗词绝对不超过上学时候学的那几首,更不要说什么灵秀了。为什么?因为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和热爱,好比叶公好龙而已。直到在琢磨给孩子读诗的过程中,发现一套叫做《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何未能真正把古诗读进心里。如果我小时候就看过这么一套寓教于乐的古诗游戏书,爱读诗,变灵秀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套《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精选100首经典古诗,共分四册,由易到难的程度编写。每一首诗都配有一张精美插画,同时精心设计一个与主题相呼应的游戏,旨在让孩子通过玩的方式理解古诗、朗读古诗,并爱上古诗。
玩!玩!玩!游戏提升专注力和观察力
几乎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古诗词,然而,我们几乎也是学一年忘一年,考试一次丢一次,从小死记硬背的古诗,现如今大概也就只记得“鹅,鹅,鹅”和“床前明月光”了。想想我们以前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念过两三遍开始背啊。可是背也背不下来,只好背了题目和作者,停下来,想一下;背一句,想一下;碰到不懂的字词,停下来,查一下,再重新背一次。一首诗背下来磕磕巴巴好几回。不管这首诗里有多少韵律和美感,我们统统都感受不到。每读一句,都是分分钟开小差的节奏。
这套《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就很好地阻止了孩子在学习读诗的过程中开小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书里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根据古诗的含蓄意象精心设计的专注力互动游戏,可以满足和激发孩子玩的天性。
游戏是孩子学习和体验生活的最佳方式。这些小游戏的设置,完全就是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也许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未必能够记住整首诗,但是,我相信,这首诗已经种在了孩子心里,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的专注力和观察力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集中。日后看到这首诗,他一定能够想起来自己玩过的游戏。甚至会回忆当时玩游戏和读这个古诗的场景。这就为以后的学习兴趣打下了基础。
诗!诗!诗!诗画相映成趣,乐趣无穷
我在给孩子琢磨读诗的过程中,看过不少少儿版的古诗词,虽然也配有插画,但是画面与古诗之间要么单调无趣,要么就是联系不大,甚至有好些直接一首首罗列出来的古诗,让人光是看了都读不下去。这套《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好玩之处在哪里?你以为是那一个个好玩的小游戏吗?错!那不是关键,那只是吸引孩子眼光的第一步。如何把孩子的眼光长久地留在诗里,那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以《塞下曲》为例: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动,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原来箭已经深深滴陷入山石之中。
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画面感是最好的丰富孩子想象力的语言。每一句诗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画面合成一个大的场景,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而《塞下曲》就是一个将军开弓射箭的故事。如果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那么故事绝对是孩子的第二语言。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故事。一边玩游戏,一边读诗,一边讲故事,真是乐趣无穷。
美!美!美!在孩子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我们都知道,古诗中的韵律和美感,意象和意境都是非常的美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年古诗都不知道,直到一场“中国古诗词大会”才唤起了我们的感觉,忍不住惊呼:“原来古诗词这么美!”因为我们在学习古诗那会儿没有感到过乐趣,没有与这古诗产生过美感共鸣!
这套《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里,每一首诗,每一个画面都特别特别美!特别容易让人产生美感共鸣。关键还是直接与古诗相衬照映,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可以直接激发人的想象力。
如果孩子能够熟读几遍古诗,他甚至可以根据当时玩游戏的场景以及对画面的想象力自然流出诗歌的语言。就像我们看到夕阳,会不自觉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的感慨。有句老话说,情到深处,言语自然流露。这句话的前提其实是内心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也就是培根所说的“读诗使人灵秀”。如果内里没有古诗的储备,你看到夕阳就只会感慨:“哇塞,好美!”一个优雅谈吐,还会吟诗以表达感慨和心绪的孩子,自然是一个灵动美丽的孩子。
给孩子读诗,是陪伴孩子最美的事情,是滋养孩子的灵魂最丰富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