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有头无尾。有时候好不容易开始去做了,却在不知不觉中没了下文。
于是乎想要养成的习惯,比如练字、写作.....没有一个习惯能坚持到最后的。这就是人性本能,我们总是趋向于选择最简单的事情去做,我们总是懒在舒适区里不愿意行动!
而当我们看到那些坚持到最后,坚持出结果的人时,又开始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不能够好好坚持?
这种恶性循环不断积累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你本可以做到的事情,可是因为先前的经验认为自己不行和不作为而变得无法突破,只能无助地等待痛苦的到来!
那么如何打破这恶性循环,让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呢?
我在《我们都是由习惯造就而成的》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是我翻译过的一本书,从2018年10月下旬到今年的2月,每天翻译一点点,历时4个月,终于把日语版原著翻译成中文。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去翻译一本日语书,并且坚持到底的一件事。为了养成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习惯,我组建了名为“小鞭子动力团”的小团体(共14人),进入团队的条件是每个人都必须带一个想要坚持的“目标”,即明确自己想要养成的习惯是什么,然后通过团队的力量,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每周我们都会做一次复盘,目前刚好是第24周。
通过翻译这本书我也逐步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所以希望把这本分享给大家。
本书作者佐佐木典士,是日本畅销书作家、资深编辑。他也是倡导断舍离的极简主义者。他还有一本著作是《我决定简单地生活》。
作者提出:才能并非天生,而是坚持习惯的结果。讲述了为什么人们总是难以养成习惯,和养成习惯的一些方法。
才能并非天生,而是坚持习惯的结果
日本著名作家坂口恭平在刚进入工作时,父亲对他说,“没有才能就放弃当作家吧”,坂口说,“成功并不是因为有才能,而是因为坚持”。铃木一朗(专业棒球选手)、村上春树(人气作家)等活跃在第一线的人都说过自己不是天才。铃木一朗3岁开始拿球棒,小学三年开始每天下课后都和父亲一起练球。他在小学6年级的毕业文章中写到“从三年级开始到现在,一年365天中有360天,我都在做频繁的练习” 。
才能是坚持习惯的结果。所谓天才,是指能够持续努力的人。因为铃木的持续努力,每天坚持练球的习惯, 他最终成了日本天才棒球选手。
然而吸引我们的总是天才的故事。纵观天才,谁都是在努力地奋斗着的。
为什么人们总是难以养成习惯?
每天跑步半小时,每天练字10分钟,这些人们想要养成的习惯都很难得以坚持。习惯养成为什么会这么难呢?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奖赏和惩罚的
经常吸烟的人将来可能会得癌症, 总是吃甜食,可能会得糖尿病。但是人们总是低估将来的惩罚。相比之下,眼前的尼古丁和糖类会更有价值。
・品尝美食
・获得金钱
・在社交圈获得点赞
这些都属于奖赏,你也可以单纯的理解为让心情变好的事情。人们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认为是为了获得某种奖赏。但问题是这些奖赏有时候会产生矛盾。
吃掉眼前的美食是奖赏, 忍住不吃,获得了健康,保持身材也是奖赏。吃得太多,导致肥胖、生病等,这可以说是惩罚。只顾享受眼前的奖赏,不仅会得不到将来的奖赏,而且迟早会变成惩罚。
人们总是因为各种诱惑而无法坚持习惯,于是把无法养成习惯归咎于意志力低下。
事实上“习惯”是不经过思考的,不需要意志力驱动的潜意识里的自发行为。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总是容易屈服于眼前的奖赏。
作者结合了自身养成跑步、瑜伽、写作等习惯的亲身经验,为读者揭示了在习惯养成中的一些坑,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在养成习惯时避免这些问题。只要你掌握这些方法,你也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
我从书中提炼了10个小妙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切断坏习惯的恶性循环
人们经常因为压力而产生不安和自我否定感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会削弱意志力,如此一来大脑就会采取本能的行为,因此很容易养成酗酒、抽烟、过度玩游戏等坏习惯。而这些坏习惯只能一时地麻痹压力,让人产生更不安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决定放弃一个坏习惯是很难的,为了养成好习惯,必须在某个地方把这个恶性循环切断。那么,如何切断这种恶性循环呢?
可以利用像搬家、生病等的时机 来切断这个恶性循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然养成了很多习惯。但是如果从现在居住的地方搬走的话,估计又要重新养成这些习惯吧!因为必须要重新构建和自己居住的环境相符的习惯的暗示。
作者以前一直在尝试戒酒,却一直无法戒掉。后来因为一次大病把酒戒掉了。生病期间不能喝酒,因此在生病期间,他养成了滴酒不沾的好习惯,这个习惯让他变得更健康。病好后,作者也没有再喝过酒。所以,当我们想要切断坏习惯的恶性循环时, 就可以利用像搬家、生病等的好时机, 尝试去养成新习惯。
2、从养成“重要习惯”开始
在习惯中有个叫“重要习惯”的习惯。养成习惯时,如果你不知道从什么习惯开始的话,可以尝试从“ 重要习惯”开始。 只要养成那个重要习惯,它就会像多米诺一样,会对其他的习惯会产生好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习惯”有:整理、运动、早起、冥想等。
比如养成早起的习惯。我们的一天总会发生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明明安排了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结果却因为各种意外情况,不得不推迟去做。而养成早起的习惯,在早起的时间段是不被打扰地,注意力也是比较集中的,因此可以高效、专注地完成很多事情。
当然养成“重要习惯”因人而异, 有的人因为早起而产生改变,也有的人因为养成运动、冥想等习惯而产生改变。如果你还无法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话,那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个“重要习惯”开始去尝试。
3、 专注目标
去年,我有段时间里就是处于恶性循环中,想做的事情明明很多,刚开始也很有热情,结果却什么都做不好。
目标太多就无法聚焦,于是我开始在一段时间里专注一个目标,我希望养成一个坚持到底的好习惯,以此建立自己的信心,帮助自己走出这个恶性循环。
于是我选择了去翻译《我们都是由习惯造就而成的》这本书。果然专注一个目标之后,翻译这件事就慢慢地成了我的每天的日课,变成了习惯。
4、 把目标细化到最小
《我们都是由习惯造就而成的》这本书一共有300多页,刚开始看到这么厚的书还在想这要翻译到猴年马月,翻译一本书这个目标很大,一天之内肯定也完成不了。
为了完成这个大目标,我就利用下图的“进度条”把目标拆解了,每天的目标是翻译1小节。我把小标题写到文档里,每次翻译完,就把背景改成绿色,后来把背景改成绿色竟然成了我每天特别期待的事情。
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落实到每天的任务中,然后按照进度条走,每天去做一点点,你会看到自己在前进的脚步,因此你就知道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多少步,这样你就不会忧虑何时才能完成目标!
5、 一点点提高难度,找到最适合的目标
大家看上图会发现:在第一周里,我每天只翻译了1小节,从第二周开始我就提高了难度,每天翻译2小节。因为每天1小节翻译真得太慢了,按这个进度走的话半年都翻译不完。
我开始每周给自己加一点难度,当我觉得一周2小节已经进入自己的舒适区时,我就把目标提高到1周3小节。我尝试过1周4小节,但是最终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自己无法完成,于是我最终把目标设定在1周3小节,直到我结束这本书的翻译。
因为我知道无法完成的目标都不是最适合自己的目标。
你想啊,当你定的目标太高,你每次完成度只有60%或更少时,你是不是会有挫败感呢?这种挫败感会削弱你的意志力,那样你就可能会放弃继续做。
而当你每天都能100%完成目标时,你就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帮你建立信心,让你对明天的挑战也充满信心。
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想告诉你,一点点提高难度,找到最适合的目标很重要,你的目标影响你能坚持多久。
6、大胆公布你的目标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就会不怎么打扮,而去上班或出门见朋友时,一定会给自己画个精致的妆容。
因为我们会很在意他人的目光或评价,害怕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所以会精心打扮。当我们想要养成某一个习惯时也可以利用这一点。
大胆说出你的目标,这其实是利用到了“利用他人的目光。在他人面前宣言自己的目标,无形中就会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你会争取好的表现去维护自己在别人心中言出必行的形象。因此你就会乖乖地去坚持想养成的习惯。
我以前想做什么事时,总是闷声去做,然后做着做着就不了了事了。因为没有人知道我要做的事情(目标),因此当我放弃时也毫无压力感,也不会后悔或内疚什么的。
但是,当你选择把自己的目标公布出来时,你会发现结果就会不一样了。比如你可以在社群里或朋友圈里,或是对朋友公布你的目标,这样你就会尽全力去维护并执行你的目标。
7、找一群人一起走
在开始翻译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做了很多事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也坚持不下来!
这回借鉴了猫叔说的,一群人走得更远。于是我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取名“小鞭子动力团”,入团的每位老铁都是小鞭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我们在团里宣言了自己的目标,同时大家都希望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让自己坚定地走到目的地。
当然“小鞭子动力团”也是不辱使命,每周我们都会进行一次集体复盘,并且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和赞赏。正因为是一群人一起走,我们已经坚持了24周+。经过实践,证明猫叔说的一群人走得更远,这话很靠谱。
8、习惯也需要有变化
人们总是喜欢新事物,对于已经习惯的事情有时会觉得麻木,无感,失去期待。这时你需要给自己的“习惯”添加一些新鲜的元素。
比如平常习惯晚上翻译的话,偶尔可以尝试在早晨翻译;比如经常在家里翻译的话,偶尔也可以尝试去咖啡店做翻译。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让你不至于厌倦毫无变化的日常习惯。
9、 想要放弃某习惯的话就提升难度
刚开始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地看一下手机,看看有没有人找我,实际上根本没人找过我。
因为一开始我是把翻译文直接输入到手机里,遇到不懂的词什么的就直接用手机查,一查就经常被其他东西诱惑走了。这样一来我翻译的效率和速度就大大折扣了。
我知道翻译时看手机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于是我提高了“翻译时看手机的难度”,我暗示自己一定要完成今天的目标后才可以看手机。这个暗示的起了一些作用。
到后来我直接摒弃用手机输入,改成手写。这样就翻译时就不用手机,提高“看手机”的难度后,奇迹出现了,我的专注力提升了,效率大大提高了。
10、失败是养成习惯时不可或缺的
想要养成好习惯,每天的坚持是必要的。但是也不用对自己太苛刻,要允许有失败的时候。比如突发状况,感冒发烧,身体不适时如果硬逼自己去做的话,反倒会使自己讨厌这种状态。不利于习惯的坚持。
用以上的十个小方法,我用4个月的时间,养成了每天翻译的习惯,并且完成了一本书的翻译。希望这10个方法对你养成习惯能有所帮助。
总结
人们总是在刚开始去做一件事情之前会感到烦恼,犹豫做还是不做,而你犹豫的这些时间里,意志力经常会被消磨, 然后失去对做一件事情的干劲。
但是,你要知道“干劲”在去做之前是不会出现的。
在没有开始做这件事之前,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干劲,怕自己做不好。可是开始做了之后才知道:“干劲”这种东西在去做之前是不会出现的,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先干才会来劲的。正如猫叔说的,“不去做,然并卵”。
你应该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开始去做一件事情之后,就会一步一步把它完成。永井宗直僧侣说过,“当你拧干抹布时,你就会想把那一块地也搽干净的”。
做任何事情,最难的是开始,而只要你开始去做,从开始那一刻起,大脑才会产生干劲,继而把一件事做完,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始养成一个习惯。
我们总是无法养成好习惯,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总是屈服于眼前的奖赏。想要养成好习惯,首先要切断坏习惯的恶性循环, 然后养成“重要的习惯”,最后要去做,才会有干劲,做了才能真正地养成好习惯。
希望在习惯养成的道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10个小方法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