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邦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根本,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从技术研发到人才培养,都无不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理说我们应该农业产出只会有出,而无需进。在世界贸易随着互联网透明化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餐桌近乎可以和农民的田地相连接了。老百姓在食物需求上应该是花少钱,而农户在产销上应该是有更多元化的销售渠道赚大钱,但为什么老百姓的市场里还会频繁出现“天价菜”,而农户的农田里还会出现滞销菜?一个农业大国为何还在大量进口各国农产品?农业兴邦只能作为一句口号吗?
环境污染治而不理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破坏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大量农耕面积损失,土壤、水质、空气这三大农业要素受到严重性威胁,在国家大力打击非法污染环境治理的今天,任然有各别地区、企业置若罔闻,以“发展地方经济建设为核心”作为借口,地区政府为政绩,企业为利益,相互各取所需,肆无忌惮。
就拿前段时间的山西洪洞县三维企业为例,地方政府上至县,下至村,各级领导班子都在为支柱企业开绿灯,一个长达八年之久的非法违规排放污染源的企业,直到今天才浮于水面,这肯定在我国不是个例,而只是冰山一角。环境保护虽说是靠大家,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些时候确实是有心无力。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来说对于我国现行发展阶段,还确实是个难解之题。
农资产品市场监管混乱
我国农业生产太多追求急于求成,以缩短成本,时间来获取最大产量为目的滥用超标农资。现在充斥在农资市场的产品大多为非标超标产品,农户在选择购买时为了减少种植养殖成本,缩短运作时间,大量购买无牌或假冒农资商品,使用这些农资商品种植养殖出来的产品普通老百姓无法辨别,但长久食用对人体伤害巨大,在我国对于这方面的检测检疫标准要求过低,甚至一些部门为了利益,大开方便之门。国内可以监管不力,但国外却不给你开这方便之门,所以我国大量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无法流通到国外,一旦国内消化量饱和的话,只能烂在地里。
每年都有各种农产品及农副产品滞销的新闻,但作为全球贸易透明化的今天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自己心里还没点数吗?咨询过很多国外对中国食品及农产品进口的问题,100%的回答是:不是我们不想要,而是你们进不来。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能不能别做一些“掩耳盗铃”的事情。
市场价格虚拟化严重
在任何一个城市,菜价的管控权到底在谁手里?在任何一个集中性的农业地区,都会有私设的地下期货交易市场,操盘手们控制着上市的交易价格,控制着来年的种植种类,简单来说比如地里种的白菜,还没种出来,交易行的价格已经出来了,各地的采购商对于未知产量已经开始大肆炒卖虚拟价格,每天的价格都在这地下交易行,一进一出之间翻了许多翻。
就如我们在市场买到的白菜价格已经到了3-4块一斤,但就离城区不远的白菜种植基地,价格也不过才几毛至1块,甚至有的地方出现这里在缺菜,地里却在烂菜的局面,国家在交通运输上给予了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许多的绿色通道,但在这些地下操盘手们眼里却是政府给予他们的暴利输送点。在虚拟交易泛滥的今天,这些人宁愿让菜烂了,造成菜品需求过高,牟取暴利,也不愿让老百姓吃到低价菜,而打破他们的地下交易平衡。
投入农业资金用途务虚不务实
现在国家对“三农”支持的资金已经投入不菲了,加上各大企业家响应中央号召,也在大力支持投资农业建设,但投入的海量资金有多少是用在实处的?地方政府每次要投入,要投资都是狮子大开口,拿到钱后,大搞门面工程,修大楼,扩地盘,引进可能根本用不到或不需要的高科技作秀,但实际对农业建设成效基本很少,甚至有些地方反而还适得其反。
就像中央要扶持丹寨发展,某企业与丹寨签订扶贫协议,在会议上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开口就是要几个亿修猪圈,连做地产的企业家也懵圈了,修个大楼也要不了几个亿,什么猪圈要这么多资金?只要中央要扶持的地方,当地政府就像中大奖一样变着花样的圈钱。我们老家一个扶贫县,当地老百姓饭都快吃不上了,扶贫款下来当地政府却拿去修办公楼。所以这样低的资金使用率,农业发展真是举步维艰。
农业性人才严重匮乏
现在我国的农业性人才非常匮乏,老新接替出现断层,农业人才储备不足,各地农业人才分配不均衡,人才自主选择性过强,年轻的科技人才都希望到更舒适、条件待遇更好的地方发展,也有一部分完全是为了给自己镀金,去个几年,为了跳到更好的地方。导致一些条件艰苦的地方农业发展上出现了烂尾现象。技术支持更替频繁,无法更好的开展持续性发展需求。
很多专家在这些方面老是谈一些客观原因,但有多少真正面对解决过这一系列主观因素?中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国,总耕地面积约为18亿亩,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农民有6.5亿,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我们的原有优势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应该从这些根本问题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