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2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只要有钱,能找到一百种作弊造假的方法。

我打开网购APP,输入“毕业设计”,软件立刻推荐给我各种专给大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网店。只要提出需求,他们会将整个毕业设计做好寄过来。

除去定制,他们也会有一些现成的作品,供客户应急。我看到,其中一家网店便有个作品是“智能浇花器”。

我挑了几个合适的现成作品给钟哥他们,最后,他们决定做“智能雨棚”。网店出售的智能雨棚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阴晴情况自动伸缩雨棚,另一个,是根据光线强弱自动伸缩雨棚,都是之前卖给大学生的毕业设计。

为了让作品更加智能,钟哥要求将两个功能合为一体。

但这家店只出售智能雨棚的控制系统,我拿到手的,是一块烧录好程序的单片机电子板,智能雨棚的模型需要我们自己做。

钟哥找来公司模型组的高手,连夜用3D打印机制作出结构精巧的雨棚模型,我再把单片机跟雨棚模型一接一搭,作品便完成了。

我将作品展示给钟哥:雨棚旁边有两个传感器,一个是干湿传感器,另一个是感光传感器,往干湿传感滴一滴水,雨棚就自动伸展开挡雨,把水擦干,雨棚会自动收回去。打开手机手电筒照向雨棚上的感光传感器,雨棚自动伸展出来遮阳,手电筒一关,雨棚就自动收回来。

这个作品很智能,钟哥很满意。接下来,我还要准备复杂的申报材料:申报书、研究日志、课题报告、功能原理图,还有电路图等。

为了弄清楚怎么写这些资料,丽姐特意带我去学校见谢老师。到达学校时,谢老师还在上课,丽姐便带我去校长办公室里等。丽姐是本市的干部,因此,校长和主任都对丽姐十分恭敬。他们知道这个作品小琦完全没有参与制作,但没有人在意。

我给校长演示了一遍作品,校长十分满意,说这个作品一定能在校内选拔赛拿一等奖,因为校赛的评委组长就是他。

下课后,谢老师来到校长办公室,我又将智能雨棚的操作方法及内部原理演示了一遍。谢老师是小琦的参赛指导老师,区赛、市赛都要由他带小琦去比赛,他必须熟悉这个作品。

待我讲解完,谢老师教我如何编写申报资料。研究日志,要先把作品肢解,让小琦在作品零件前摆拍,把相片放到研究日志中,将日志写成日记形式,编造一个整个月的研究过程和心得,中间还要编造有一些失败重来的过程。课题报告就参考大学生论文的格式来写,要有引言、目录、项目背景、应用展望、致谢等内容。

讲完这些,他还对作品功能本身提了些改进建议。

回到家,我又找到那个网店老板,花四百块钱让他帮忙升级程序,制作“智能雨棚2.0”。第二版的作品,明显比第一版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

光感应器外部电路图

申报材料提上去,小琦顺利拿到校内选拔赛的一等奖,作品送到了区赛。

区赛评选过程增加了选手展示答辩环节,要求选手在会展中心公开摆摊展示,评委专家会在现场巡视提问,电视台也会报道。

主办方要求,每位参赛选手要在自己的摊位旁挂一张海报,突出作品的亮点。钟哥又找来公司负责内部娱乐活动的策划小妹帮忙。

在公司,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同事隐约知道我们好像在帮某个人在做什么东西,但不清楚细节,也没有人问,帮忙的人都守口如瓶。

说实话,我有点嫉妒小琦。我家境一般,只能埋头苦干,靠熬夜刷题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从没投机取巧的心思。那时我也常看到同龄小孩参加什么智能科技比赛、机器人大赛,当时觉得他们好厉害,小小年纪就懂得电路和代码。现在想想,这些比赛看起来是一群“神童”打架,实则是大人们的较量。

虽然科创比赛的加分只是提高一点升学的胜率,但放远看,对整个人生意义重大。考上名校,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人脉资源,毕业更容易进入名企或创业,后代也能够获得更多资源。

像马太效应揭示的那样残酷,而像我这样普通人家的小孩,只是他们成功路上的陪跑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