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践行日志13:关键词——无条件接纳

今天学习了《妈妈的心理营养必修课》第二课:无条件接纳&我最重要。对于无条件接纳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关于无条件接纳,我做到了吗?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无条件接纳呢?无条件接纳等于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吗?

林文采博士说:无条件接纳最美丽的地方,就是当我没有达到你的期待,当我做错的时候,我知道,你还是接纳我这个人,你依然是喜欢我这个人的,你依然是爱我这个人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孩子做的这件事情,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或者,孩子做和我们想要他做的并不一致,或者,当孩子做了一件大多数人认为是错误的事情或行为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或这个行为就否定他,而是依然接纳他,依然喜欢他,依然爱他。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他是被无条件接纳的。

在孩子0~3个月的时候,妈妈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荷尔蒙——本体胺,在这种荷尔蒙的影响下,就会让妈妈完全地接纳自己的孩子,看他哪哪都好,哪哪都没问题,也会让妈妈感觉到孩子是最重要的,甚至胜过自己的生命。

随着孩子的长大,本体胺的分泌也会逐渐停止,这个时候,我们又要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呢?

这段时间,当我回到家的时候,孩子经常会玩游戏。如果不知道无条件接纳,或许我进门的时候,就会劈头盖脸先对他一顿数落,再把手机/平板没收,然后逼着他赶紧去写作业。

那么,无条件接纳,难道就是要纵容他玩游戏吗?当然不是。无条件接纳,接纳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玩游戏这件事或这个行为。

妈妈不能接受他一回家,或者是一做完某一项作业就开始玩游戏这件事情,我会告诉他,我会因为他这个行为而感到担心或焦虑,但是却并没有否定他这个人,虽然妈妈对于玩游戏这件事并不认同,但依然是喜欢他、爱他的,对于玩游戏,我们可以一起再商议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孩子知道了,妈妈并没有因为自己玩游戏而讨厌自己、批评自己、不爱自己的时候,他就不会再背着父母玩游戏了,他可以坦坦荡荡地提出自己的想要玩游戏的想法,也会有耐心听从父母的建议,比如说,当我认为现在有比玩游戏更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他基本上都会高度地配合。

所以无条件接纳并不代表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并不代表溺爱、纵容孩子,相反,无条件接纳让我们不因为某件事情或某个行为,就贸然地给孩子贴标签,或者去批评、责备孩子。这种接纳代表着父母从根本上是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的,而他也能够感受得到,这反而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了。当我们能够时时提醒自己“无条件接纳”,那么我们在看待事情时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态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