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正如人体,是一个自行运作的系统,需要不时加以疏通。试图从关系和发展的脉络来理解一个人的心理困扰和问题行为,并从系统脉络中寻求解决之道,是家庭治疗师的思维,也就是“系统思维”。——一个孩子的问题,往往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相关。在咨询中,可能会出现强烈的冲突,咨询师的稳定,才能将冲突化为家人间情感交流的契机。有沟通,情感才会流动,彼此的看法才会松动。
2.系统观点,无论是行为、感受,还是想法、信念,一个人和其他人总是密切相关的。用系统观点的视框,探究与求助问题的脉络,重要生活事件、系统里的每个人如何涉入其中,及人际互动与关系的习惯模式。——系统视框在实际操作时很难,一是引发问题与症状的系统脉络可能很复杂。二是将系统原有的关系成为改变的资源,最难改变的是已固化的认知模式和资源本身的缺陷。
3.看似与家庭并无直接关联的问题与症状,有研究显示与各种家庭因素有关,如家庭结构、家庭气氛、亲子关系、亲职教养、体罚虐待等。
4.古典系统理论。“一般系统理论”(奥地利生物学家卡尔):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会出新东西。恒定,当家庭受到威胁或干扰时,会自动努力恢复、维持稳定,抗拒改变。治疗中,打破求助家庭的“僵化”和“固着”。“控制论”(贝特森):殊途同归性,生物系统有一种不可预测性,会用意想不到的多元方式达成预定效果。——用系统概念,偏抽象,往往与机械原理联系。人际运作是带有情感的,而情绪可能受个人核心信念影响。家庭治疗师处理的是人的关系。系统的思维主要是处理关系的思维。
5.家庭治疗师的核心能力。卡尔提出,家庭治疗师要三种面向能力:1.概念,治疗师如何引用理论来组织、概念化、理解看到和听到的信息。2.知觉,治疗师在会谈中如何听到家人的故事、看到家人的互动。3.执行 根据上述见闻与思考,治疗师为完成治疗目标所采取的介入行动。六种能力范畴:1进入治疗:收集系统脉络,评估系统作用来决定邀请谁进入,评估胜任力,伦理、收费及转介等。2.评估与诊断。3.治疗计划及个案管理。4.治疗介入。理解各治疗模式的优势及局限,能注意到治疗师介入对治疗过程造成的影响,能分辨“内容”与“过程”的差异。能在治疗中使用关系问句和促进反思的评论。5.法律、伦理及规范。6.研究及方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