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九本书——给你介绍一个《奇特的朋友》

这个朋友,就是《奇特的朋友》一书。

之前看到这本书的评价挺高的,有朋友给我推荐两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这就是其中一本,而且在各类被推荐名单中,也经常见到这个名字。

说实话,虽然已知是经典,但我还是只花了3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倒不是因为本书不够经典,也不是因为读起来晦涩难懂,而是因为这本书的重点其实很简单(我是这么认为的),就是告诉我们一个方法“时间统计法”——使作者的朋友之所以奇特的根本原因。(越是简单的道理和方法论,越容易被我们忽视)

书中的主人公柳比歇夫是一个昆虫学家,但是他在生物学、哲学、数学、力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而且他的著述之多甚至超过了专业作家,总之,就是这个人会的东西太多,取得的成就也太多,“一个人干了好多人的活儿”,而且干的都是“大师级的活儿”。是什么让他如此奇特?就是他对时间的非于常人的管理和把控,而这起始于对时间的详细记录。

一、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么记录时间的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 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

分类昆虫学:鉴 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 二十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 《消息报》–十分,《文学报》–二十分;阿·托尔斯泰的《吸 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 《沙皇的未婚妻》 。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四十五分。

柳比歇夫对日常的各种事情做了分类,比如,基本科研、分类昆虫学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最终统计在各项活动上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

基本科研 –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分类昆虫学 – 二十小时五十五分

附加工作 – 五十小时二十五分

组织工作 – 五小时四十分

合计一 百三十六小时四十五分

“基本科研”这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

分类工作 – 《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 –六小时二十五分

杂事 – 一小时零分

校对《达达派研究》 – 三十分

数学– 十六小时四十分

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诺夫 – 五十五分

日常参考书:生物学 – 十二小时零分

学术通信 – 十一小时五十五分

学术札记 – 三小时二十五分

图书索引 – 六小时五十五分

合计–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我们还可以随便拿哪一项继续分析下去,就拿第六项吧–日常参考书:生物学–十二小时。这十二小时花在什么上面,一目了然,误差不超过一分钟。

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三百七十二页,看完(共十六小时五十五分) – 六小时四十五分

亚诺什·卡罗埃《动物有没有思想》, 九十一页 – 二小时零分

P.贝尔格的手稿 – 二小时零分

聂考洛,奥斯维尔陀,十七页 – 四十分

拉特纳的手稿 – 一小时三十分

合计– 十二小时五十五分

对,记得就是这么仔细,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记录形式本身会浪费了很多时间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变态”,但就是这种看似枯燥的记录时间的形式,柳比歇夫从26岁就开始了,记了56年。“一个小时理论”也好,“复利效应”也好,无论用什么理论解释,柳比歇夫都做到了,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二、总结主人公的方法论

简单地说,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就是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是个人时间定量管理的方法。

1.记录。准确地记录时间耗费情况。一开始总是困难的,可能会遗忘可能会不知道怎么记,坚持吧。

2.统计。分别以每天、每周、每月甚至每年为单位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学习、工作、阅读、运动、娱乐、上网甚至“不知去哪儿了的”时间项目比例有多大。

3.分析。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做完这项工作,你可能会惊叹“原来自己才知道时间是这样浪费的”或者“我该减少上网时间、增加锻炼时间了”。

4.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完善制订时间安排表,消除浪费时间因素,并反馈于下一时段。

三、我想说的

第一条,没有大数据的支持,是不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而大数据的获取是靠记录得来的。

第二条,认识到第一条后,关键是采取行动,而且最难的是坚持。

第三条,我相信记录时间这个工作不会白做,记录仅仅是一个开始,绝对不是目的。

第四条,纸笔是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记录工具,但与时俱进肯定必要,手机APP应该会省时省力。

第五条,第三条、第四条等我实践后再来总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