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7:15
手机闹铃响起,根据我的手环上睡眠时间提示我该起床了,打开水龙头正好37度的温水给我漱口,洗漱完毕。关上门后,家里不使用的电器自动切断电源。出门,手机提示我今天周三按照我的习惯和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今天早晨可以选择吃“米粉,包子+牛奶”。吃完早晨,手环提示我需要等待的公交车还有10分钟到站.......
上午8:30
到达公司后打开电脑,系统提示我今天需要代办的工作,会议室今天的空置情况。公司热水还有多少分钟可以去接同时提示我今天不是适合喝咖啡(本周已经喝了2杯咖啡了)。
中午12:00
手环提示我今天我适合吃的午餐是西红柿炒蛋和鱼香肉丝。中饭吃完之后,手环提示我需要站立20分钟或者步行5分钟来消耗身体上的卡路里。13:10手机提示我根据我今天上午强度和午餐情况我只需要休息10分钟就足够了。
下午18:00
手机提示我已经和常联系的达达2周没有联系了,今天是否电话问候一下同时列出适合聚会的餐厅(我两公司折中的地点)......
晚上22:00
快到家,根据我与家的距离,热水器和空调已经打开。到家后洗完澡,手机提示我今天需要进行《XXXXX》的书籍阅读......
以上是我YY的生活片段,可以预见智能时代带给我们生活的种种美好和惊喜,这样的智能产品并不是在技术上的腾飞,也没有任何创新的科技,而真像只有一个,利用BIG DATA对我们生活品质进行升级。这只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是就是这一个小小的片段足以让我们觉得BIG DATA完全改变了生活,让我们生活更加的美好了.....
BIG DATA就是大数据(最近我也看了《一本书读懂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上给出了大数据的几个特质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
这似乎离我们很远也很模糊,从身边开始说起,我们每个人每个个体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我们起床,吃饭,睡觉,工作,娱乐,生病等等这些基本生活都在产生数据,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我们带进了数据时代,不管你用或者不用,数据就是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 ,我们也许不屑一顾的数据,通过积累和整理后,数据能够很好的为我们生活提供服务。
大数据,开启一段拾荒的旅程
想要拥抱大数据带来的红利,第一步就是要从收集数据开始,收集数据和拾荒很神似,将数据进行大量的收集,收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存放和管理。拾荒者收集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宝贝”可以对他产生价值,同样做为数据收集人员也需要有双慧眼,能够看出数据价值。第一 数据能够知道开发人员在哪些方面改进产品上的体验,第二 数据能够影响决策层的判断。收集数据也是个技术活,你要知道哪个数据对你有用,哪个数据对你没有用,从哪些数据中可以提炼出我们需要的核心数据。而收集数据不能只是局限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面,拾荒者还要到处去捡自己的宝贝呢,何况是数据,这就要发挥“拿来主义”的精神,拿来之后,留其精华取其糟粕。
对于数据的认知,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认知自己所拥有数据的能力,是否能够筛选出到底什么是核心数据,到底什么数据会被我们频繁地使用。
因为手上工作的原因,前阵子频繁玩转社交APP,上面有对妹纸“喜欢”和“不喜欢”的功能,通过多次喜欢和不喜欢的操作,系统对我推荐的妹纸越来越精确,这就是APP自动对我的选择数据进行收集,收集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了规律,系统也知道该对我推荐什么样子的妹纸。这就形成了一套循环,基于数据收集---分析---推荐---反馈(喜欢或者不喜欢)---再推荐的过程。而这套过程越是精确,给用户的体验也就越好(约X成功几率提高),用户的黏度也就越大。
加工后的数据,大数据才能发挥价值
收集数据只是大数据时代的第一步,收集数据的一小步,大数据的时代进程的一大步。但是光有数据收集还是不够的,数据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并不能给你任何建议和信息。只有通过挖掘现象,把现象变成可用数字标识的数据,并把大量数据进行汇总,从而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大量具备一定偶然性的事件汇总,从中找出规律。这就是需要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通过分析数据提炼出数据的价值。
数据产生哪些价值呢?
从企业的战略层面,大数据统计分析后,将直接改变企业运营的思考方法、策略制定和衡量标准。通过对营业数据的收集整理,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财务角度上知道企业的运营情况,企业的营业收入,企业的固定成本,企业的毛利润等等,从业务角度分析,可以知道企业在各个产品线上营收,从而分析出公司的明星产品,瘦狗产品等等,进而为企业明晰下一步的方向。
从管理角度出发,大数据为PDCA生产管理模型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将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加工为统计数据)进行管理计划的制定(PLAN),通过生产的过程管控(DO)产生出新的基础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来检测(CHECK)实际数据与目标数据的差距,依照结果来改进生产(ACTION),进入下一轮的循环中去。
从产品角度出发,大数据可以为产品经理提供产品迭代的数据支持。通过数据来描绘出用户画像,就像我玩的APP,通过我在喜欢和不喜欢上的操作,系统可以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妹纸,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等等,另外我的资料数据也可以将我归类成为一类人群,如果有新用户注册数据资料和我这类人群类似,可以推荐相应属性的妹纸给他。通过数据也可以发现用户的需求,数据不会说话,如果当个样本数据有偏差的话,大量数据的汇集情况下这样的数据就有真实性,数据是诚实的。从用户属性和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发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预期提升用户体验。当用户一个个的需求被满足,生活的品质也朝着正方向的改进。
走下神坛,大数据飞入百姓家
上面提到似乎都是在企业管理和产品层面,但是这并不是与结论相悖。生活中的产品都是由企业生产的,而现在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全面走向市场经济,这就意味着企业越是关注用户数据越是能找到我们的核心需求点,超预期的给予我们体验优良的产品。就像福特发明汽车,放弃“我们需要一批跑到快的马”需求,而超预期的给人们带来4个轮子几百马力的汽车。
大数据影响医疗行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设备实时了解到我们的身体状况,不需要知道那些复杂指标数据代表什么,只需要大数据处理的结果告诉我们身体是否健康。
大数据在社交行业,我知道和我聊天的妹纸,是个距离我6.1km,从事互联网工作的90后的美眉,而且系统还知道我喜欢什么样子妹纸,当我空虚寂寞冷的时候会给我推荐什么样子妹纸,同时可以告诉我约会成功这个妹纸的几率有多大。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我知道汽车现在的油耗,这个油耗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是那些因素造成的?去4S店我需要花费多少钱?我周边是否有好的维修店?去维修店预计花费多少钱?我车辆是否到了需要保养的里程了?我车辆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改装的?等等。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对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学习。对于学校可以收集到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
大数据正在一步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朝着良性的方向大步跨进,也许不久的将来文章前面描画的生活方式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也许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