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每个人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会决定人的一生。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过去我对这句话深表认同,我一直认为我是很不幸的。但现在我并不完全认同,我相信幸福的家庭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学习和经营,可以把不幸变得幸福。
一 不幸的童年
我的家坐落在三面环山,离集中住户有两三里之外的偏僻的小山村,经常干旱,每年有一两个月都会到很远的地方找水吃。
一岁之时,母亲便丢下我们兄弟姊妹六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由于家中太穷,父亲不愿看到我忍饥挨饿,决定把我送给一户没有男孩子的人家。
当那家的主人把我抱走时,也许是感觉到了异样,发出了异常嘶哑的哭声。那人走出两三百米后,比我大十一二岁的姐姐拽着外婆跑去追赶,把我拦了下来。
面对家庭的拮据,好几次有人想把我带走,是在姐姐的坚持下才没有得逞。
当我有记忆时,听说要把我送给别人时,心里会想哪儿也不去,即使去了也会跑回家,有时也会在心里诅咒。
也许是父亲看到了我的执着,也许是算命的告诉父亲我的命好,后来再也没有提起把我送人的话了。
大约六七岁时,姐姐出嫁了。出嫁那天,唢呐和锣鼓的声音是那么刺耳,每当声音想起时,我总会心生恐惧,希望永远不要听到这种难听的声音。从那以后,每每听到锣鼓的声音时,心理也会莫名的烦躁。
迎亲队伍离去时,我跟在最后面,一直追到后山上,无声的哭泣,直到看不见队伍时,才嚎啕大哭起来。
二 不安的童年
我的童年有三怕,是在不安中度过的。
一是害怕坟茔。
记事以前完全对母亲是没有概念的,记忆时明白母亲躺在地下,躺在那座坟墓里。
小学时,会从离坟墓五六十米外的小路经过,总会不由自主的张望,心中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母亲怎么会在那儿呢?会不会看到我?如果我见到她会认识吗?
如果是白天,这种紧张不那么明显。山里经常有雾,模糊得看不清楚,或在天黑的早的冬天,一边走一边会向坟墓张望。
有时会快速的走过去,会不停的回头看看母亲有没有跟着我?直到走到很远,看不到坟墓或者发现后面没有人时,才稍微松口气。
上初中时,有一条比大路少三四里的小道,在一处几乎荒无人烟的地方,正路边矗立了两三座坟墓,走了一两次后,情愿走大路,再也不愿意走小路了。
这种害怕从没有对家人说过,以致于后来见到坟墓就很害怕,总是想坟墓里的人会不会出来?小时候听到的鬼故事,总会让人想起有孤坟野鬼,这种害怕坟墓实际上演变成对鬼的害怕。
二是害怕黑夜。
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
小时候在有月亮的夜晚,走路时总会有自己的影子跟着我一起,我总会不停的看,他为什么要跟着我?看到远处的树影,总会想有什么怪物从树林里爬出来。没有光亮时,周围的夜影总会在心中升起,恐怖弥漫。
晚上天黑后,我要喂猪食,还要看着它,等到吃的差不多时再离开。夜晚很静,只能听到猪吃食的咀嚼声,远处的黑影让我害怕,只好紧紧地背靠着墙,盯着远处,有时会背对着家门倒退着进屋。
家里的土房子少不了老鼠,每到夜晚,总会听到吱吱的叫声,有时会从床上爬过。夏天睡觉时,老鼠会从腿上爬过,甚至从头顶爬过,这时总会吓得哆嗦,赶紧把腿和头捂在被子里。
大约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开着微弱的电灯(节省电费瓦数最低的电动泡),莫名的害怕,根本不敢闭着眼睛。我跟一个哥哥同睡,他只要睡着我就拼命的喊他,不让他入睡,只要他睡着我就怕得要命。那一夜根本没睡,眨个眼就会使自己更加害怕。
三是怕蛇。
大约四五岁时的一天,一条两三米粗壮的蛇爬到了我家的门上,我们都不敢靠近。父亲拿着长长的竹竿拨弄它,希望蛇能早点能爬到房前的地里,但蛇不紧不慢的沿着门和墙壁往房顶爬去。
父亲没有打蛇,听老人们说每家每户的瓦房顶都有蛇护着,蛇是家庭的守护者,它可以让炎热的夏天家里凉爽。从那天开始,每晚睡觉时,总会盯着房顶,看看蛇藏在哪个地方,有没有动,总担心它从房顶掉下来,直到眼皮撑不住时才入睡。
小学三年级的夏天,中午放学我一人顶着烈日回家,沿着一条上坡路时只顾埋头走,突然一条一米多长的蛇从我的脚边飞速爬过,尾巴扫打在脚背上,吓得我大叫一声快速冲下山坡,跑下去十几米才停下来,腿不停的打颤,过了好久,确信没有蛇时才赶快回家。后来只要从那里经过,总会停下来看有没有蛇再走。
一年的夏天,在一处草丛中看到了一条黑白相间的“蛇”,我拿着木棍戒备的希望它快点离开,但等了一会儿它却纹丝不动,还以为它睡着了,再定睛一看,根本不是蛇,而是一根颜色跟蛇差不多的草绳。
后来在书上看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时,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也许是这些经历,在我潜意识里总是希望逃离,逃离到人多的地方。有时在山顶,总会极目远眺,遥望远方的都市,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那里的一员。
这些害怕和紧张从没有得到梳理,一直伴随我几十年。
童年时,孤寂时常陪伴着我,也许正是因为孤寂,我对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在学习上几乎一直是名列前茅。
三 不安的成年
通过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终于成为了都市的一员。
从小身体虚弱,学生时代的学业紧张,即使上班后身体状况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
上班的几年,工作压力比较大,经济紧张,经常做恶梦。经常梦到自己面前站着一个人,我想醒就是醒不了,有是是明显醒着就是动弹不了,只好大声喊叫。抡起拳头疯打,用脚使劲的踢腾,终于把自己叫醒或是吓醒。经常是浑身湿透,紧张到全蒙在被子里。
做梦经常会回到老家的地方,从坟墓前经过。有时是棺材自己移动起来,就在后面跟着我,吓得我往后看,或者是大声喊叫,或者是倒退着跑。
上班的十几年里,梦里最多的就是我经常参加高考,高考失败了,没有考上大学。经常是垂头丧气,骂自己不争气,经常是哭着醒来,满头大汗,泪流满面。
我有严重的恐高症,在楼房上根本不敢往楼下看,到张家界旅游,离悬崖边四五米就不敢迈步,就感觉头发晕,腿发软。想起原因就是小时候,我家盖土房子时,我在四五米的高度上帮忙拿土框,差一点栽了下去,惊的我一身冷汗。
我从小个头较小,家庭的贫穷,即使是所谓的学霸,自信心也是非常的低。每次看到陌生人,根本不敢说话,熟悉的人也不敢看他的眼睛。
看到领导也不敢打招呼,有时问声好会憋足了好大的劲儿,突然看到领导时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会紧张到脸红。
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婚后这些不安和紧张才慢慢缓解。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又加剧了我的不安和焦虑,会担心孩子的未来。
我担心孩子将来没有好前途,从小培养他认字读书,报各种补习班。孩子属于高老虎性格,到了青春期后,严重的跟我对抗,我伤心到经常是不愿意回家。
四 疗愈的自己
两年前被迫走上了改变之路,慢慢的发现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巨大,家庭环境给我的前半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慢慢的开始关注我自己,不断的学习,回忆我的童年,把过去的记忆进行梳理和整理,不断的去追根溯源,不断的进行心理的自我疗愈。
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文字整理过往,写下了三四十万字的原创文章,经常在写文字时会泪流满面,用记忆温存过去,用希望拥抱未来。
现在的我不再做噩梦,也没有梦到高考没有考上大学了。
现在的我也不再害怕黑夜,即使路过坟墓,也不再紧张。
现在的我敢从高楼往下看,也敢低头看悬崖峭壁的深处。
前几天我勇敢的走上离地面约一百五十米的玻璃桥,随着众人一起走完全程。如果是一人,我还是有点害怕。低头看到下面湍急的河流,走到桥中间听到玻璃破碎的音乐,都提醒自己这里是很安全的。
五 孩子的不安全感
现在的孩子安全感不足有来自先天的,也有来自后天环境的影响。先天的就是母亲在怀孕的时候,自己的紧张焦虑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如孩子特别喜欢毛茸茸的玩具,特别喜欢黏妈妈,这都是先天安全感不足的表现。
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更多,0~3岁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最最重要时期。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不到一岁就让老人带,较长时间的跟妈妈没有在一起。
最常见的现象是孩子每次写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在孩子旁边盯着,不停的唠叨。当看到孩子不会做的时候,就会指责和吵骂,有时特别生气时,会用手打孩子的头或者是身上的某个部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每当写作业的时候心里就在担心,害怕父母又要会吵我,甚至打我。
我们经常会看到当孩子听到爸爸妈妈的语气,变化时心里就会紧张,可以自觉不自觉地用双手护住自己的头,担心爸爸妈妈的手随时落下来。如果是经常性的行为,孩子心里就是紧绷的是紧张的,会造成孩子很大的不安全感。试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会好好写作业吗?
六 学习的领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对于尚未独立思考判断的孩子来说,基本上其信念,价值观和一言一行都受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影响孩子成长的三大环境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会。
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深感家庭环境对我造成的影响,很多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我应该是用半生就治愈了童年。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幸福的,我自己改写了从不幸到幸福的历史。
我深深的领悟到,作为父母,对孩子耳濡目染的影响有多大,给孩子语言的力量和伤害有多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高达60%。
此时,我又想起了三个问题:
一个不负责任,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的成功机率是多少?是50%。
一个负责任,但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的成功机率是多少?这个只有10%。
一个负责任,也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成功的机率是多少?这个是80%。
原来的我就是第二种父母,人到中年的我,开始了自我救赎,自我学习和成长的道路。
很高兴的是,在家庭大学学习的道路上我不是孤立无援,踽踽独行。而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结伴前行,前进路上有老师,伴我征程有同学!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改变自己是改变他人的唯一途径!
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寻求外界的力量,岂不知真正能够挽救我们孩子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当我们父母自身有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自救,进行自我疗愈,然后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改变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
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
我们总是想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
可大多数时候,
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
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
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
而这也正是我们难得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