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妈和我妹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彻底爆发了,我妈脾气比较火爆,一气之下,将我妹带回来随便乱放的教材给“啪啪啪”扔到了房间门口,我妹坐在地上默默流泪。
她很愤怒地大喊:“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玩手机,信不信我把手机砸了!一点计划都没有,成绩考这么差,还想不想读书了?你没有资格玩手机!看看人家xx,考的这么好,你呢?!”
当时我躺在床上,听到她的话心里一咯噔,暗叫不好,妈妈的嘴很毒,简直是句句扎心,反而激化了矛盾。
而我也被连带着被骂的狗血淋头,心情不太好。这让我想起了以前,也是被这么骂过来的,简直一模一样。跟妹妹的沉默不一样,我偶尔会斗嘴,听不过耳会吼回去较劲,当然结局是不欢而散。
我不由苦笑,还是原来的配方。
妈妈后来气呼呼地走了,我妹看起来很沮丧,于是我将她叫到身边安慰她,“唰”的一下,她的眼泪不停地流,伤心极了。
后来经过我的安慰好多了,她不服气也不理解:“为什么在大人眼里,xx那么优秀,而我却很差?明明xx也跟我差不多,有时候她比我好,有时候我比她好,这次她也没比我好太多啊?”
我沉默了一会儿,半开玩笑地安慰道:“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嘛。”
想到这里我也挺无奈的,以前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到现在都会有,比如:“你看看xx都入党了,你要不要也去?”我听了都怕,感觉都有心理阴影了。
而且这不是个例,据我所知,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的通病,很多中国人都有共鸣,虽然不是很明白家长为什么热衷于“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也能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不过也仅限于理解。
忽然想起以前震惊很多人的新闻,杨永信通过“电击疗法”来给有网瘾的孩子治病,更让人震惊的是,源源不断的家长亲手将孩子送进了他的网戒中心。貌似只要是不听话的孩子都会被送进来治疗。
我对某个悲惨案例有印象,有个女孩逃了出来,可是家长不理解她,认为她还没有被治好,不听话,打算把她再送进去,后来她在医院里跳楼自杀了。
女孩死后,她的父母伤心欲绝,却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这个让我有些毛骨悚然,因为很显然,父母是绝对爱他们的女儿的,然而以爱之名的伤害是最为深刻疼痛而持久的。爱的越深,伤的越深。
双方之间搭起了刀枪不入的壁垒,父母只顾着一味“付出”自己的爱,丝毫没有意识到儿女真正的问题。这究竟是父母自我意识过剩?还是儿女自我意识被剥夺?看起来都不太美好。
纯天然而无恶意的伤害是最恐怖的,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这是合理的,就算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只是忤逆了那个世界准则所酿造的后果。
“别人家的孩子”也许并不是真实的那个孩子,而是父母的世界中所创造出来的另一个“杨永信”。这个“杨永信”不会电击,没有实体,却拥有同样的功效,当孩子的精神世界还未崛起时,就会被击垮。
可是“别人家的孩子”比“杨永信”更可怕,可怕之处就在于,杨永信只有一个,而别人家的孩子却是无穷无尽,无声无息地活在千千万万人的潜意识里,它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一个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
所以,我有时也会困惑,自己未来有了孩子后,是否也会变成这样?老实说,我不知道。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就是个轮回,当你还没有意识到时,不知不觉,自己却变成了当年最讨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