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朝铁厂人物记28 ── 靳广成

一九五八年刚满十六岁的他,就进了应朝铁厂成了一名翻砂工。

尽管他个小力薄,但精明能干,劲头十足。他做的斗米锅、尺四笼有较高的成活率,让师傅们刮目相看。他做十二个成品斗米锅,记一个工,学徒时一个月拿十六元,在翻砂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年。由于工作出色,他当过班组长、工段长、车间团支部书记;后调车队当会计、保管;几年后再回翻砂车间,为车间会计。他勤奋、负责、诚实、正派,被厂领导委以重任,调行政科,后来还升任为大库的主任。一九九九年退休。

靳广成有不凡的经历,但让人们能够记住他的事是----他是一名宣传队员,还是掌鼓板的。这掌鼓板的,说白了就是整个乐队的总指挥。他掌控着剧情的节奏,一出剧目演出的成功与否,就要看他的了,这是个关键人物。

应朝铁厂宣传队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排演的第一部大戏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所有的队员都是业余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靳广成勤学苦练,吃饭、走路、上厕所都在练习敲鼓的手法,他有天赋,很快就进入角色,担当起了重任。经过半年多的排练,《红灯记》成功出演,这使得应朝铁厂名声大噪。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安阳就有个戏班子,靳广成的父亲是个鼓手,如今他的女儿从事的也是文艺工作,靳家世代与戏有缘。

靳广成不仅对自己严、对排戏演员也是严格要求,有时演员跟不上鼓点,他会反复重来,正是他的不厌其烦,才保证了演出的成功。那些年靳广成的身体不太好,排戏又紧张,妇人靳金凤全力支持他的工作,经常是把饭送到厂里。

应朝铁厂宣传的风雨三十年,靳广成立下汗马功劳。

说到靳广成的严,更表现在工作中。他的侄儿拿着副厂长的批条去大库领东西,因手续不正规,任凭侄儿说了多少好话,他铁面无私不予通融。

他不仅严,那更是廉。当了多年的保管,他家用的铁锅,还是在村办翻砂厂买的……

                                          2016年2日13日                于凤城  西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中毕业后,回南安阳村当了五年的农民,一九六七年招工到了应朝铁厂。先是分在了煤场,后调修配车间,干红炉工三年,又调...
    刘爱国阅读 3,244评论 0 1
  • 当我们愿意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可以得出更为理性的结论,今天,我们站在地球的角度看货币本质和未来。 ...
    将来时空阅读 5,014评论 0 0
  • 压力让人不知所措 时光飞逝 我们已不再年少 那些不想面对的人 和不愿承认的事 我们必须要去经历 一直在失去 却没看...
    曾在天涯up阅读 1,248评论 0 1
  • 年少的时候,我们自卑,敏感,自以为是矜持,殊不知,我们错过的,有可能是一辈子最美好的爱情。 ...
    离魅阅读 3,682评论 11 9
  • 秋日午后 暖暖的阳光洒在它身上 投下金色的剪影 下午的茶腾着热气 氤氲着 升腾着 它安卧在沙发里 眯着眼看着我 窗...
    季夙越阅读 1,0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