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止学》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大智知止,小智惟谋。”——在蝇头小利上的蝇营狗苟只是末流的小智,真正有大智慧者是“知止”之人。

《道德经》里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止学也表达了与之相仿的智慧;人生而有欲,但贵在“知止”,即适可而止。

唯有以“知止”为始,才能以“能得”为终。利无尽处,命有尽时,《周易》在“即济”卦之后是“未济”,也是这个道理。

“止”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有“停”的意思,还有“居,在”的意思——人生于世,在面对自身与社会关系时,首先应该尽力找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墨子

《大学》里也有“知其所止”的道理。“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接下来又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应该身处哪个位置,才能没有迷茫和犹豫,而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最后获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局。

这样看来,“大智知止”说的不仅仅是遇事知足的相反相成之道,更是身处迷茫和困境时定心的基石。“知止”二字的背后,更为深刻的是一种清明心性,是一种尊道贵德、惜物爱人的做人标准与追求。

对名利多一些淡定,对进退多一些坦然,在其位而谋其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