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马上到了,幼儿园老师通知我要给孩子准备演出服。我想也是,既然是演出就是一项活动一种仪式,就应该正规起来。
其实,活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全家人为了这个活动的付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欣喜兴奋之情。这就是所说的仪式感吧。
仪式感是什么?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夫妻间的结婚纪念日、家人的生日.....这些重要日子的庆祝仪式,看似无用的形式,却恰恰是家庭幸福的秘籍。
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是一家人的人心所向,不在乎花多少钱买多少礼物而是说一家人心往一处想。
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富足。
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给全家人注入使命感和幸福感,也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去年我写的一篇读后感,在这里分享一下:
《让生活充满仪式感》读后
在Q空间上看到一位姐姐的文章《让生活充满仪式感》,佩服之余感慨颇多。
姐姐从皇帝的封神仪式到今天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从父亲每天坚持记录生活点滴到朋友对茶道的熟稔,从小时候见到姥姥过年祭祀的虔诚到夫君参加“龙吟兴农大典”的认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后,我感到欣喜,姐姐的文章为我的幸福感找到了注脚。
结婚之前的一天下午,我从大姐那儿回到住处,那时候住的是学校分的大排房,门上挂着帘子,当我掀开帘子,看到在门口放着一个大大的蛋糕和一个精致的礼品盒。我有些纳闷,又有些惊喜。一会儿,爱人(那时候还是对象)回来了,很高兴的样子,说祝你生日快乐!我说,今天是我生日吗?他说,我从万年历上查的。我之前只知道阴历的生日,从不知道阳历生日的。从此,这一天成了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天。
刚结婚,办个银行存折,我说密码怎么设,爱人说出一个日期,我问为什么,爱人说是咱们重要的日子呀,顿时,幸福感涌遍全身。这个日子成了我家每年必过的节日,也成了所有私人密码的专用。好记又幸福。
刚刚孕检出小宝宝有一个多月了。我和爱人激动,也有一点点慌恐,更多的是期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们去街上商店,花去两个月的工资买回一台我们认为最好的音响,和胎教磁带。从些,我们和孩子共同憧憬美好的未来,共同面对生活的阳光和风雨。
女儿出生之后,我们家又多出两个节日,即女儿的阴历阳历生日。每年阳历生日,都要专门去照相馆照张照片,阴历也会吃个鸡蛋,滚滚运。
刚住进楼房的第一年,因为有借债,生活是节俭的。那个周五的晚上,我下了晚自习,回到家,女儿和他爸爸一起祝我生日快乐。我看他们俩扶着家里的小黑板,上面是女儿用彩笔画的大大的生日蛋糕。那一刻,我觉得,我吃到了世界上最最香甜的蛋糕。女儿是怎样用自己的小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买房的钱还得差不多了,爱人每天骑车往返60多里地,我对爱人说,买个摩托车吧,省些气力。爱人说,先买个电脑吧,一家人都能用。安装电脑那一天,我家像过节。
女儿上一年级了,课本发下来,天安门、故宫、长城、天坛……,爱人说,咱们去北京吧,让孩子认识一下这些经典的风景与文化。于是,周五下午的团,周日晚上回来,和孩子一起去了北京。全家人都很激动。
爱人发工资的日子,总是全家人都高兴的日子,爱人总会提着小笼包或誉兴春的鳮爪回来。出去吃大餐也是有的。后来,爱人的工资上卡了,卡上交给了我,我也会改善一下生活,说一下爸爸发工资了,显示一下,全家人都很高兴。
2010年上海世博会,爱人说,你和女儿去吧,百年不遇,让孩子感受一下。于是,我和女儿跟朋友单位一起去了上海、苏杭。那一次,女儿见到了老外,并跟他们对话,还在美丽的杭州西湖岸边与一群美国来的中学生对话合影。那一次,我们觉得很神圣。
儿子要出生了,女儿用心做了幻灯片《欢迎兔子的到来》。儿子的出生,和全家人一起迎接的还有亲人朋友,小家伙的到来,家里的节日又多了两个。每一次,全家人陪伴去照相,每一次,全家人陪伴去打预防针,每一次,全家人一起去看住校的姐姐,每一次,姐姐放假,全家人去老城老店吃羊肉泡馍……
每一次,全家人一起,那种神圣与温暖,让我觉得是参加一种仪式。是的:“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就像姐姐说的,这么多不同的日子和时刻,融入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人生无常,让我们以敬畏的心面对每一天,用感恩的心过好每一刻,让每一天都是一种仪式。
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让孩子相信,家人一直陪伴在身后。同时也让孩子参与父母的重要仪式,孩子会更懂得感恩,更珍惜幸福。
让我们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仪式吧,固化它、美化它,坚持下去,成为家庭传统,让仪式感亮丽我们看似平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