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名义》(1):达康书记为什么会爆红?你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今天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105篇,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很多平台大咖都在热聊,这部剧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可以剖析的内容很多,可以切入的角度也很多。

那么先说说时下最热的达康书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

不是男一号、不是颜值担当、不是最高首长、不是高大全型的人物,为什么会爆红?!

我的回答是:除了吴刚的演技爆棚外,

他是普通人的代言人,是奋斗者的航向标,如果前面的结论太严肃,也可以说是活脱儿一个现代版李云龙。

《名义》的故事环境非常高端,但其实如果把它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关系带入到每一个人所在的工作、生活环境,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

在一个组织中,靠人脉资源的有之,靠利益输送的有之,靠工作资历的有之,当然,靠自身奋斗的,也有之。

那么在这部电视剧中,很显然,达康书记就是这么一位奋斗者的代表,他当过领导的秘书,但实质上没什么人脉;他位高权重,但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做事原则;他孤僻专横,但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目标。

可以说达康书记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他的身份很多,但是从一个成长奋斗者的眼中,他的价值就在于,仍然会让人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成长,终究会有所成就。

为了避免文章被说成是鸡汤文,就来说说我们从达康书记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1、目标清晰,行动至上

达康书记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自身成长的目标非常明确,行动迅速,注重细节,讲求实效。这一切可以从他在金山县当县长时候的工作看出,虽然说在开展集资修路的工作中捅出了篓子(一位村支书因为他的加码工作而过世),但是改变金山县落后面貌的目标从没有改变,就是这一点,易学习和王大路才如此支持他。

身边的很多朋友总是说自己始终没有什么目标,真的没有吗?其实不是,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愿意给自己设定目标,甚至不愿意面对“目标”这两个字。因为它太沉重,一般来说,达到目标的途径自己是清楚的,但是不好做啊,懒惰、心理障碍、自暴自弃等负面意识真不是一下子就能战胜的。

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然有,最好用的就是先行动,用有效的行动代替无效的行动,继而养成好的习惯,用好的习惯顶掉坏的习惯。你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答案还真是很可能,因为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干得了这个,就干不了那个。

2、深入思考,科学选择

这部剧,让我说,最累的就是达康书记,真的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自己手下还连连挖坑,但是他以深入的思考,在多次重要选择当中做到“轻舟已过万重山”,比如和欧阳菁离婚、不批赵瑞龙美食城的项目等等,关键时刻才能看出这些选择的价值。

选择比行动更重要,这是最近争议比较多的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没有错,只是要正确的解读。

有时候一个选择确实能够影响未来很长时间的人生道路,比如大学专业、第一份工作、选择配偶等等,这些关键事件真需要好好思考,才能做出科学正确的选择,但是大家知道,思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不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想在那个关键时刻灵光乍现,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行动仍然重要,这时候可以说,思考也是行动的一部分。

3、坚持原则,守住底线

达康书记平时非常跋扈,但是他坚持原则,能够守住自己的底线。比如赵瑞龙登场后,关于美食城拆迁补偿和陈清泉案子的问题,达康书记坚持自己的意见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毕竟拒绝的是过去提拔过自己的老领导。

一个人的自尊,其中一个硬指标就是有没有自己的办事原则,举个小例子,不知道你平时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你的同事如果对某件工作特别认真,你如果也是参与者,你也会比平时认真很多;反过来,如果他都不是很上心,你也就不会拿他和他的工作当回事了。

另外,原则和底线是自己的保护之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越是原则性强、有做人底线的人,那些乌七八糟的人和事自然就会远离你,同时那些和你有同样价值观的人自然会认同你,也很有可能会成为你的朋友。

综上所述,达康书记的爆红是必然的的,令人欣慰的是:自我奋斗者并不孤单!从中真能学到很多东西。

今天就讲到这,未来更精彩。

讲干货,上首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