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咨询一份,来者非常奇特,居然是一位十八岁的七律爱好者。
前段时间刚发现有八十一岁的爱好者,求知甚促,这里又来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这世界上的巧合,还真是无处不在。
这下真的一网打尽了世界各地、各个年龄段的同好了,格律诗的未来忽然一下子又光明了起来,真好。
这位小朋友的咨询关键点在哪里?他不是不会格律诗,虽然年纪轻轻,却“学诗已有数年”,不过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都是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独自面壁,终于进入修行的关键节点,无法突破。
所以,他问的不是这两首诗,而是如何突破当下的困境。
他的格律诗,或者说七律水平到底到了哪个层次呢?这还是得看作品,所以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七律,确定水平层次,然后给出解决方法。既然他如此信任我,虽然不见得能当头一棒,给出个醍醐灌顶,但也许能旁开一条生路。
《醉江南二首·其一》
且斟美酒试新茶,日日狂歌卧绮霞。
驱马孤山友梅鹤,泛舟赤壁侣鱼虾。
应邀皓月随人影,欲采商崖趁物华。
借问江南春夜雨,何时尽绽院庭花。
《醉江南二首·其二》
且斟美酒踏歌行,万国衣冠此亦倾。
未见西风凋草木,已闻春水送花莺。
应怜笔墨传今意,尽与诗书继古情。
醉后不知他地景,水光潋滟月分明。
粗看一眼,两首作品是组诗,而且风格一致,无论是从格式还是文法,修辞手法,表情路数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不必一一分析,看一首足矣。
我们来分析第一首作品,明白所处层次,找出问题所在,再看如何解决。
《醉江南二首·其一》
且斟美酒试新茶,日日狂歌卧绮霞。
驱马孤山友梅鹤,泛舟赤壁侣鱼虾。
应邀皓月随人影,欲采商崖趁物华。
借问江南春夜雨,何时尽绽院庭花。
因为关注的是意境突破问题,我们先不看平仄关系,谈整体感觉,相信大多数读者粗读下来感觉是差不多的——诗不错,内容丰满细致。
但是除了丰富用典和景色描写,这首作品到底说了什么呢?
当然是写江南美景惹人醉了,那么为什么要如此反复用典,进行景色细致描写——那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主题缺乏。
这个主题缺乏,并非指诗文没有内容主旨,而是指诗文格调平庸。
诗以言志——不是诗不能写小情调,小情调也是志,但是绝对不能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美景,以及美景所带来的那么一点点感动。
实际上也和诗人使用的七律体裁有关系。比如我们说绝句写法,是可以这样的,只需要在后两句做出思维引导,不用明说,“留白”是绝句的写作特色。而律诗,不支持留白写法,特别是七律。在字字珠玑的文言文时代,七八五十六个字,已经算是一篇大文章,你不交代清楚“起承转合”,不把内容写圆满了,就是一篇失败的作品。
换句话说,这首《醉江南》在观感上的最大问题就是使用了绝句的留白写法来写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