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完成再完美”中绽放成功的花朵

我一直在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完美主义”,是对自己的精益求精的赞美,同时也是不接受别人批评的一个最好的反驳。很久了,一直沉浸其中,自我感觉良好。直到读了《黑匣子思维》才茅塞顿开。

书中阐述了“对完美的渴望”带来了思维上的两个误区。第一个是以为自己能够闭门造车,在象牙塔里单凭思考就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投身于现实世界,检验自己的猜想,从而找到其中的缺陷。这个问题是对自上而下的思考方式的过分依赖造成的。第二个误区是对失败的恐惧。此前我们已经见到,很多人在失败后选择了忽视或掩盖错误。完美主义更加极端。花了大量时间去设计和策划,决不允许自己失败,直到太晚才发现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个预设的闭路循环行为。太害怕搞砸,干脆不敢上场。

这一段解释中折射出三个现象:1、完美是不可能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2、为了避免犯错干脆拒绝开始。3、错了也不承认错误或者因为无法面对失败选择逃避,不仅仅是逃避失败,有时候甚至是人生。

针对这种情况,书中给出了极好的解决方案:精益创业——“尽早开始试错”。这一概念的根源是:测试与改进的价值。让秉持完美主义的人,放弃完美,在完成中去不断完善、逐渐完美。

比如我们在训练营中打卡的问题,有的书友无法接受自己当下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的不足,不满意自己输出的水平,畏难与追求完美可能会让他们止步不前。真实的情况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循序渐进的,没有天生的一看就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铁杵成针、滴水穿石,说的就是不断失败的过程和渐进的力量。

假如你想开始创业,那就找到你最想做的那个兴趣点或者发挥你的特长,去做,而不必等到万事具备时再开始;假如你想跑步,现在就出门,而不要等到攒了足够的钱买齐了最好的跑鞋、运动服、心率手表再开始;假如你想练字,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张纸、找一本字帖开始去写,而不是要寻找最好的老师、筛选最好的笔墨纸砚、最合适的字帖,那你可能永远没有开始的机会了。

心理学家巴比诺和克伦博尔特对完美主义者提出了一项建议。请默念下面这些箴言:我想成为音乐家,就必须先演奏很多首难听的曲子。”“我想成为网球大师,就必须无输掉很多比赛。”“我想成为以建造节能极简主义建筑闻名的建筑大师,就必须先设叶一些效率低下、复杂笨重的建筑。”

从先完成中实现完美,从不断的失败、试错中实现人生最后的成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