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深深印在脑海里,不曾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犹如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捉迷藏
上小学前,我,幼儿园没能毕业,不,压根没得上过幼儿园。那会,我们那里还没有幼儿园。虽然不知道在幼儿园过得快不快乐,但在村里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却感到无比开心。
在我老家的房子不远处,有一处破破烂烂的房子,地方小、青苔多、砖头多,却是我们玩乐的好去处。不约而同,和隔壁稍微年长的、同龄的、年纪小一点的伙伴们,经常在那里玩捉迷藏。有时候,哪怕雨刚刚下停,不顾地面泥泞,也能玩得很开心。
断壁残垣,留下我们大大小小的脚印,回响着欢乐的笑声。
补鞋子
小时候,物质资源匮乏,得到一双新的鞋子,已是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
可,那会的鞋子很容易烂,不像现在的鞋子老穿不烂。倒不是说质量不好,许是只有一双鞋子,不像今天,好多双鞋子可以换着穿。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是它;去外婆家探亲,是它;上山砍柴,还是它……
一双鞋烂了又补,补了又烂。晚上煮饭时,把破烂的镰刀或者铁片放在火灶里,直至烧红,用纸或者树叶包住没有烧的另一头,以免烫到手。接着,用烧红的镰刀或者铁片把鞋子烂的部分粘回原来的地方,用手捏一会,再放开,鞋子又“完好无缺”啦,虽然有个疤痕。那个动作,现在想想都很有成就感,能够把烂的鞋子补好。
钓青蛙
小时候,我们村里很多户人家家里都会养鸭,天气暖和的晚上,每到傍晚六七点,就会有很多小伙伴们在田埂上钓青蛙,以解决鸭子的口粮。
我们家虽然不养鸭,但是看到这么多伙伴去钓,看着极好玩,我也跃跃欲试。可,爸妈是不允许去的,理由是家里不养鸭,鸡的口粮不用我操心。在我百般哀求、做完家务的情况下,父母终于松口让我去钓青蛙。
我先是找来一条烂的裤子,把裤腿剪下来,然后用针线缝住一头,作为底部。另一头则是作为袋口,找来铁钳和铁丝,用铁钳把铁丝扭成一个圆圈,再留一个把柄,一个装青蛙的袋子就大功告成了。
接着,再去找来一根小竹子,前面系上一根棉线或者鱼线。然后,拿个小袋子去挖蚯蚓,把其中的一条绑在线上,作为钓青蛙的诱饵,剩下的则装进小袋子里。
每天傍晚,伴着夕阳,都会有成群结队的伙伴在钓青蛙,生活的乐趣就是这样印在时光深处。
简单而幸福的童年,无处不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