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节我们了解了哪些念头和观点是有害的,排除它们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赢家的思维来强化我们的大脑。
首先要强调的是,所谓赢家思维,并不是指一定要赢、要胜利的打鸡血洗脑。恰恰相反,赢家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别拒绝输”。
我们先来讲今天的第1个话题,如何看待错误。
被誉为财商之父的罗伯特·清崎,他的财富导师教导他说:“我之所以可以这么富裕,是因为我在财务方面犯的错误比其他人多,每次犯错我都会从中学到新的东西,在商界,这些新东西被称为经验。”

但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是因为他们在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一个人真的从错误中学习了,那么他的生活就一定会发生改变。那么他获得的就不只是经验,而是智慧。
对于大多数人对错误避之不及的现象来说,人们通常想避免出错,这本身就是个错误。他们总是提醒自己,谨慎从事不要冒险。
但这样的人结果很可能会陷入经济困境,因为他们已经犯了错,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也就没有办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了,所以他们每天起床、上班,重复老错误,避免新错误。
就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财富的世界里,错误、风险和失败,都是人类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学习管理风险和错误,而不是千方百计的回避。

所以犯错很重要,不要总想着正确,一味寻求正确的人容易变成分析主义者,也就是永远正确,永远万无一失,追求完美,但永远无从下手,无法做出行动,最后结果就是理论上分析的透透的,行为和处境上仍困在原地。
分析家永远正确,但只有冒险家才会赢。我们正是通过犯错误来学习的,就像学习走路、骑车、滑冰,每个人都是摔倒了很多次才最终做到了得心应手。
因为顾虑犯错误而害怕采取行动的人,也许在智力上是聪明的,在行为上是低风险的,但是在能力提升上却一定是缓慢的,甚至长期维持在起步时期的低水平。
今天要说的第2个话题就是如何面对失败。
赢家和loser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面对失败的态度,我身边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学计算机的朋友,在校期间就靠敲代码、卖应用赚到了第1桶金。

毕业后凭着积累的项目经验和市场嗅觉,他和几个技术、市场合伙人一起开了一个小公司。刚开始运行的很顺利,因为市场很垂直,产品体验感就很好,很快就聚拢来了一批用户。
当时公司流水相当不错,后来他们开始着手扩大规模,准备把已有的成果批量复用,加速占据市场。当时他信心满满,这样的数据和收益,融资肯定没问题。
退一步说,即使融资不顺利,公司营收的增长速度也是足够支撑的,于是他们很迅速的把所有钱都投入到了扩张上面。紧接着问题来了,简单的市场策略迁移并没有收到预计的结果。
由于地域差异、习惯差异,之前推进很顺利的那一套,新市场里消费者并不买账,开辟新疆土遭遇折戟沉沙。再加上资本市场的热度退潮,新投资风口的兴起,之前有些意向的投资机构也纷纷婉拒了。

后来他们遣散了员工团队,进行了破产清算,那段时间他背负多少心理压力没有人知道,他什么也没说,独自出去徒步了半个月。
回来之后在接风洗尘的饭桌上他说:“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觉得我太幸运了!我感激老天爷在还来得及的时候给了我一耳光。人一旦顺风顺水,真的很难保持清醒,现在想想之前埋了太多雷了。
如果我这次侥幸没扑街,野蛮生长下去,后面一旦失守我都不敢想,肯定不止像现在这样只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他的话对我们触动很大。
商人最怕的就是生意失败被迫破产,身边见过太多害怕失败的,失败之后一蹶不振的,他们觉得这是灾难性损失。而我朋友正相反,因为在破产和重新开始的过程中,人们通常能学到比第一次起步时更多更成熟的东西。

成功不一定是财富,但失败一定是。太过顺利,会让人变成愚蠢的成功者,而正确对待失败,则能让人成长为老练而智慧的富人。
《富爸爸穷爸爸》里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我从未遇见不曾打丢一球的高尔夫球选手,也从未见过不曾伤心过的恋人,更没见过从不亏钱的富人,所有赢家都有失手的时候,但那不意味着他们要像输家那样思考。”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先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