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预分析

明天上课盒马鲜生,对比查找分析方法思路的差距。

一、零售的本质

零售的本质,是人货匹配。

涉及因素:人、货、场、景

每个因素的本质要求:

人(顾客):商品多、质量好、价格低、方便、体验好;

货(制造商):高周转、低库存、低销售费、高毛利;

场(零售商):高人流、高成交率、高周转、低成本(租金、运营成本等);

景(零售商):多场景、高情感触发、低成本。

零售的本质要求是高匹配率,人货匹配率高了,就可以带动起整个链条的增强循环,使顾客-零售商-制造商都满意。


二、零售形态的演变

人-货匹配的形态不断变化,大概包括:

百货-大卖场-专卖店-社区店-网络购物-线上线下一体。


三、不同零售商的切入方案

电商一旦补上“便利性”的短板,除了更高要求的“体验感",本质要素上基本全部可以满足。

为什么可以做到?因为网上的匹配效率是最高的,边际匹配成本基本为0。


四、现有零售的不足

网络零售,在标准产品方面,竞争优势无可比拟,但在非标准品、生鲜产品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如衣服,体验问题其实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如生鲜,体验、便利性要求更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网络上的技术进步,是一条路径;

线下线上零售一体化,是更可行的路径。


五、未来的新零售

既然线下零售,在某些场景下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提高线下零售的人货匹配率?

要提高匹配率也很简单,那就是知道你的目标客户想要什么就好了。


那么如何知道?从各种渠道获取顾客的一切信息。

包括:用户数量、年龄、消费层次、消费偏好、消费时间、场景....

电商、娱乐视频、出行各方面资料都可以收集,进而进行存储分析,最终变得比你自己都了解你,更知道你想要什么、多少价位可以接受、什么时候消费。

这个时候,我可以反向重构供应链,提供你需要的货品,并且可以做到高流动。


总而言之,

未来的零售通过数据驱动,可以做到匹配率最高。

线上零售,可以覆盖全部标准品。

线下零售,主要覆盖非标品,针对更注重体验的产品及服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