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为什么被判处死刑呢?最有趣、最接地气的答案来自林欣浩的《哲学家都干了什么》这本书。当时,雅典随机抽取的陪审团有500人,360票比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可见,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基本上符合雅典的多数民意。
为什么呢?
因为苏格拉底爱辩论,喜欢问问题。而这一点,特别招人恨!(当然书里也介绍了其它原因,这里略过)
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你是那个时代的人,带着女朋友和仆人(奴隶)在逛街。苏格拉底走过来,虚心的请教你一个问题。你好心作答,但是苏格拉底会抓住答案的漏洞,不停的反问,一直问到你崩溃为止。苏格拉底越是表现的一无所知,越是凸显你的白痴。你想想,多没面子呀!尤其是在女朋友和仆人面前。现实生活中,要是你身边有这么一个极品,估计你也烦死他了。
如果你在寻找哲学入门书,推荐这本《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有趣、易读又十分严谨。
现在,我们回到罗素版本的《西方哲学史》。
总结一下,苏格拉底之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苏格拉底不招人喜欢,喜欢挖别人痛处,我们上面说过了。
第二,苏格拉底活够了,愿意为哲学现身。
(1)当时法庭大多数判他有罪,根据雅典的法律,苏格拉底可以要求从轻处罚。当橄榄枝抛给苏格拉底的时候,他提出的意见是交纳30个米尼的罚金(非常少的数目)。“这不是骂人吗?”“苏格拉底太不识抬举了!”……法庭和陪审团认为苏格拉底在故意羞辱他们。
(2)苏格拉底当过兵,作战勇敢,坚守职责。退役后,他作为一个哲学家,认为“神命令我履行一个哲学家探讨自己和探讨别人的使命”。所以,哲学就是他的战场,向法庭投降,就好像战场上当逃兵一样可耻。
(3)死后的世界更美好。苏格拉底当时已经70多岁了,所谓“七十古来稀”,他不但不怕死,而且对另一个世界充满期待。他认为,在另一个世界,他可以自由的和以前的哲学家辩论,而且任何人不会因为辩论而被控诉。同时,那个世界人们是永生的,辩论天天进行,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第三,苏格拉底确实有把柄在别人手上。他有一个罪名是“不敬神”,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年轻人去德尔菲神庙询问神,天底下还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吗?神回答,没有了。年轻人去告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当然不信。于是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把有可能比自己聪明的人拉了一个清单,挨个寻访。但是,在寻访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人都是虚伪的人,当场戳穿了他们。最后,苏格拉底得出结论:“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这件事,除了让苏格拉底得出结论外,还有三个后果。一是把人得罪光了;二是给了法庭一个理由,说明苏格拉底不敬神;三是寻访之旅耗尽了他的时间和精力,花光了所有钱。
何苦呢?但是,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履行了对神的职责,还很高兴。
第四,苏格拉底代表着贵族的利益,穷人都恨他。而民主制度下,穷人有更多的投票权。
苏格拉底有一项罪名:“是一个作恶者,是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是好的,而且以一切去教导别人”。
因为苏格拉底退役后,大部分精力用来向青年们教授知识,但是却不像智者一样收费,苏格拉底的教学是免费的。但是必须要注意到,苏格拉底的学生,大部分是贵族。当时,贵族和平民的矛盾还是很突出的,虽然表面上大家不提这一茬,但是实际上平民觉得苏格拉底和贵族是一伙的,应该把他判死。
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甚至是渴望去另外一个世界去辩论的,所以也无需为他惋惜。但是,苏格拉底的死,从原点上就让西方人警惕民主制的危害,这对西方民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一期,我们接着聊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