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母亲打开电脑给予红枣片商家好评,为了那所谓的5元奖励。即使味道并不好,甚至宁夏产地被说成新疆的,在5元的回馈下都可以忽略之。我知道母亲内心对其是不屑的,只是因为叔叔希望她做,便做了。
这可能就是母亲和叔叔(母亲再婚)的爱情方式吧,她不同于《我们仨》那样温馨,但于母亲来说确是满意和幸福。也许爱情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吧。但我想爱情一定是美的,若不美为什么人们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呢!
赫尔曼·黑塞也一样,在《荒原狼》和《悉达多》中总能看到缘于爱情的情爱身影,甜蜜美好,让人浮想联翩。这是否就是黑塞对于美学的理解呢?就如他自我剖析追求人道主义精神的自由精神一样美好,只是于我们而言却被多少人丢失了它的纯粹和本真呢?
为什么黑塞笔下的爱情都藏身在妓女身上,这让我十分好。当然并不是所有妓女皆懂爱情,有的也只是把它当作来钱的工具。
她们中的某些人在爱情方面并无渴求,她们讨价还价,只有对方付出极大的代价,她们才勉勉强强卖身给他。
而另一些人——玛丽亚就属于这一类人——在爱情方面有非凡的才能,非常需要爱情,大多数人都具有与男女两性相爱的经验;爱情是她们唯一的人生目的,她们除了正式的、付钱的朋友以外,一向还有其他种种爱情关系。
杜拉斯!当爱情、妓女这两个词碰撞炸裂的时候,杜拉斯这个名字就出现了,她被称为爱情的化身,放空自己,回归欲望本源。即便她广受争议,有人认为她是淫荡的代表。但爱情是否是性原始本身,是否还有其他呢?
对这个问题我想自己没有荒原狼那么幸运可以去学习了,一道带了锁的大门重重的地在我面前关上,我未获得探索权限。对于爱情,我也许是个小学生,不,是幼儿园的孩子吧。在各种所谓爱情的定义中迷失了自己,甚至想要追求却又不敢向前,生怕那种美好的幻觉破掉。
“她正是你需要的情人,荒原狼。她漂亮、年轻、情绪好,在爱情方面很有办法,而不能每天占有她。如果你不是和别人一起分享她,如果她不是你的匆匆过客,你就不会这么高兴的。”
我不能想象到荒原狼为什么因不能占有她的情人而高兴,但对比现实中狼狈不堪的婚姻生活,猜想可能当爱情加入了鸡毛蒜皮的生活琐碎后就变为满地残骸吧,原本的欢乐便消失殆尽。
更重要的可能是一旦再进一步,一旦不再是过客,便想完全拥有和掌控对方,变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犹如热恋中的幻想情人的样子!我想这也是我恐惧的一个原因吧,也许期待在爱情中拯救一个无助的自己。
但荒原狼明显比我要智慧的多,他知道爱情只是昙花一现的幻象罢了,如此美好,却如此短暂。
“我不反对这个幸福,噢,不是的,我爱它,我感激它。它就像阴雨连绵的夏天遇到的一个晴朗的日子那样美。可是,我感到它不会长久的。这个幸福也不会有什么成果。它使人满足,可是满足并不是我吃的饭菜。它使荒原狼昏昏入睡,连连打嗝。这不是可以为之去死的幸福。”
也许就如荒原狼所想爱情本就不存在永恒,所以我们才会把这些情爱通过小小物品以包装,变成单调乏味生活的一份调味剂。
这些小玩意儿,这些时髦货、奢侈品并不只是华而不实的装饰品,并不只是利欲熏心的工厂主和商人的发明,这些东西既合理又漂亮,花样繁多,组成一个小小的,或者毋宁说是大大的物的世界——从扑粉香水到舞鞋,从戒指到烟盒,从皮带扣到提包等等,多得数不胜数。这些物品唯一的目的就是为爱情服务,使感觉更加细腻,使死寂的环境具有生气,像魔法那样用新的爱情器官去装备死的环境。手提包并不当手提包用,钱包也不当钱包用,花不是花,扇不是扇,一切都是爱情、魔力、刺激的外形物质,是使者、黑市商人,是武器、战斗的号召。
也许这就是爱情,它不一定是肉欲的回归,不一定是神仙般快活美好,它可能就藏在生活的背后,正露出一点点头,等待我们去发现。不论爱情还是生活,都不能过的一板一眼、死气沉沉,因为爱情如生活一样,当它出现了便赤裸裸地在那里,任你评判、讨论,但那都已不再是它原本的样子。
爱情是这样,任何脱离实际的爱情都是一场梦;
生活亦如是,任何脱离实际的生活最后得到的都是痛苦。
诚然,我常常这样思考这个问题,有时感到我有一股强烈渴望去塑造现实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严肃负责地从事某项工作,而不仅仅是研究研究美学和搞搞精神上的工艺品。而结果却总是放弃这种努力,向命运屈服。将军们和重工业家们说得对:我们这些”精神界的人“一事无成,我们是一群可有可无、脱离现实、不负责任的才华横溢、夸夸其谈的人。呸,见鬼去吧!拿起刮脸刀吧!
只有现实而没有思想,可能得到的是一地鸡毛;
只有思想而没有现实,可能便会遇到两者相撞的激烈与痛苦。
在黑塞的文字里,我再次感受到一种转换,身份的变更!荒原狼不就是所有普通人嘛,谁不曾尝试突破限制过?谁不曾尝试和自己的信念斗争过?眼前看到的安逸和盲从,可能是抗争后无奈的放弃和选择罢了。
诚如爱情,谁不曾年轻过、幻想过、深陷爱情泥沼中痛苦过,可多少人还能依旧坚信爱情的纯真与美好,勇往直前继续寻觅?多少人却自我保护地放弃了,又有多少人被现实的道德束缚而偷偷止住了脚步……
而黑塞却游走在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中,他和我们一样,也经历了文化、道德、现世、自我的冲突,只是他爬过来了。因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人道主义精神追求寻找自我的路。就如朋友所提醒”《荒原狼》这本书是黑塞的心血之作——他不是直接叙述,而是以被发现、被讲述的形式进行叙述。“
这种发现的过程是漫长的,犹如黄金被深埋沙底逐渐显现的过程,是从孤独的深渊被理解之绳渐渐拖拽上岸的过程。自我之路就在那里——我们的内心,它等待我们去发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荒原狼》能够成为一部经典,甚至穿越时空的原因所在吧。
对大众来说,即使意识到可能也依旧没有勇气打破那一层层枷锁,追逐内心。因为那枷锁是与我们和谐生活所不相容的。
你在头脑中本来有一幅生活的图画,你有信仰,有要求,你原本准备做一番事,准备受苦牺牲,但是你逐渐看出,世界根本不要求你有所作为,作出牺牲,世界并不要求你做出这一类事情,生活并不是英雄角色及其类似事情的英雄史诗,你逐渐发觉生活只是优雅的好房间,人们住在这个房间里吃饭,喝酒,喝咖啡,穿上一双针织袜子,玩玩纸牌,听听收音机,人们感到心满意足。
谁要追求别的东西,谁身上具有别的东西——带有英雄气概的、美好的事物,崇敬伟大的诗人或崇敬圣人,他就是傻瓜或堂吉柯德式的骑士。
某种意义上,个人追求和群体的需要是完全相悖的。所以这是个重要的考验,我想不论黑塞还是杜拉斯,都在这一道考题中给出了相同答案。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在这种追求中她们达到了永恒。
每一幅真正的行为的图画,每一种真正的感情的力量也都属于永恒,即使没有人知道它、看见它、写下它、为后世保存下来。在永恒中没有后世,只有今世。
我想要学习黑塞、杜拉斯回到真实的世界,让自己每一个感情、每一个行为都真实,达到永恒。只是这条路太过漫长,它需要我叫醒装睡的自己,并鼓足勇气踏出属于自己的每一步。虽然这道出给黑塞和杜拉斯的考题,也出给了我,因为自己的懵懂无知而随波逐流,但幸运的是随时可以更改答案——作出不同的选择。
这种种变成星星的经历我可以遗忘,却不能消灭,把这些经历串起来就是我生活的传说,它们那星星似得光辉就是我生活的不可摧毁的价值。我的生活十分艰辛,到处碰壁,非常不幸,使人颓丧,使人否定人生。我尝尽了所有人生命运之苦,然而我的生活又是丰富充实的,既骄傲又丰富,即使在穷困潦倒时过的也是国王似的生活。哪怕去见上帝前的这段时间会虚度年华,我一生的核心是高贵的,过的很有骨气,不在于几个芬尼的得失,而立意追求日月星辰。
我的灵魂又开始呼吸,我的眼睛又明亮了,一瞬之间我热切地预感到,我只要把这些四散的图画聚集到一起,把我自己的哈里·哈勒尔式的荒原狼生活作为整体升华成一幅图画,我自己也就能进入这图画的世界,而永垂青史。难道这不就是我们的目标,每个人生不就意味着奔向这个目标的尝试吗?
我突然明白了:不论人生的意义还是爱情,他们都不是一个定义、一个概念、一个结果,而是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寻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步是浪费的,是虚无的,每一步都做数!
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真实,即使满地狼藉,我们依旧可以在每一天的平凡中最中找到不凡的爱情,即使痛过、伤过、恐惧过,谁又知道这不是爱情在调皮地和我们躲猫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