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太过善良是一种灾难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人要善良,遇到有困难的人,能帮就帮你把;碰到过马路的老奶奶,伸手扶一把等等。


于是我们都知道了,做人要善良,但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做人为什么要善良。若你问,回答便是好人有好报。


是否真如此呢?


事实上生活是残酷的,很多时候,好心不一定有好报。想一想生活中,多少人用尽全力去成全别人,到最后只落得个遍体鳞伤的下场。


做人为什么要善良?


我想每个人的回答一定不一样,但经历过社会洗礼的人,一定有一个相同的观点,做人太过善良,有时是一种灾难。


第一、好心未必有好报


农夫与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正在冬眠的蛇,误以为其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慢慢恢复了知觉,便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


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好心救你,你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蛇说:“别忘了我是一条蛇”。然后蛇头也不回地走了,农夫后悔万分,临死前叹息道:“我怜悯了坏人,应该受到惩罚。”


你看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好心给错了人,不仅得不到好报,还有可能因此丢掉性命。


人心隔肚皮,并不是人人都懂得知恩图报,你以为自己的善良和忍让,能换来对方的愧疚与感激。殊不知,那只是你的自以为是,生活中当你还未分清楚善恶,便挥洒你的善良,最终换来的可能不是感激而是没命。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善良,但也不能肆意挥霍自己的善良。因为挥霍的代价很高,一味地善良和忍让,结果就是会被“心存恶念的人”啃噬得尸骨无存。请记住:你若好到毫无保留,他就敢坏到毫无底线。



第二、善良要有锋芒


生活或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有求必应,从不推辞。


每次请他帮忙,一口就答应;每次有人碰他底线,一道歉就原谅;每次问他意见,总说“我都行,你们定”等等。时间久了,在别人眼里,那个人就成了一个透明人,没有底线,没有主见,百依百顺的人。


于是有什么难做的事,他来做;有什么锅,他来背;有什么费力不讨好的事,第一反应都是他,但凡有什么好事,一定也不会想到他,因为他不争不抢,百依百顺。


你看这就是人性,你肆意挥霍的善意,成了别人踩在脚底的硌脚石,请注意我的措辞“硌脚石”而非垫脚石,两者差别在于利用价值。


人生在世,可以善良,但是善良过了头就是软弱。而软弱的后果,就是你一定要撑得住,且不能倒下,不然你将见识到你用毫无保留的善,换来的那“落井填石”的人间真实画面。


所以你的善良要有锋芒,所谓“升米恩,斗米仇”,这是人性的黑暗,亦是人心的冷漠。


第三、善良要有底线


“生而为人,请你善良”,这是我一直践行的一句话。重点在于“请”字,这代表我有选择的权利,可以善良也可以不善良,而请字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度,凡事都有度,善良也一样,需适可而止。


待你真诚,对你好的人,要用心对待,不说加倍奉还,至少也要等价回报,别冷了一颗热心,失去了才懂珍惜。


利用你,对你不好的人,不必珍惜,“吃一堑长一智”,尽早远离,免得最后付出了所有还作践了自己,不值且不智。


善良给对了人,是善良,给错了人,那叫“作死”。


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难了自己。学会拒绝别人,便是善待自己;懂得适度善良,才会赢取尊敬。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别过早的花光了所有的善意,把恶留给了自己和未来人。


“生而为人,请你善良”,但行善的同时心里也要有一杆秤,量好自己的能力,也称好他人的人品。


唯如此,才能在这薄情的世界里,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善待他人。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你帮助了别人,还被人反咬一口,你生不生气?搁在古代,这叫农夫与蛇,也叫东郭先生与狼,搁现代,这叫养了一头不知...
    拾vv柒阅读 343评论 0 0
  • 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要善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可是善良过头就是一种懦弱,就是一种放弃尊严。 善良的人害怕敌...
    陌魇阅读 3,900评论 0 2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13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33评论 4 8
  • 怎么对待生活,它也会怎么对你 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人间。每个人从来到尘寰到升入天堂,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一本书,...
    静静在等你阅读 5,028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