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羞耻心可不可怕?什么是善?——《了凡四训》
2、作文:文章意思——《文章自在》
3、诗歌:模仿贺知章的《咏柳》李峤的《风》
一、明理篇
1、改过之羞耻心
原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译文:
但凡改正错误的人,首先,要有羞耻之心。想一下,古代那些圣贤之人,跟我一样堂堂男子汉,为什么人家就可以名垂千古,而我就落得身败名裂的地步?还不是因为在尘世间的私情耽搁太久,偷偷做些违反道义的事情,自以为无人知晓,还一脸无愧的样子。慢慢地就沦落成了禽兽,自己还不知道。人世间,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情更羞耻的事了。孟子说:“羞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天大的事。”如果能够感到羞耻,那就是圣贤之人,如果感受不到,那就只能是禽兽。这是改正错误的要点啊!
2、如何辨别善还是恶?
原文:
何为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为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撼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应有差乎?”
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中峰令试言。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
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译文:
什么是真假呢?从前,有几个书生,去求见中峰和尚,问说:“佛家总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像影子跟着人一样。那为何有人做着好事,子孙却不兴旺?而有人做着坏事,家里却很兴旺呢?佛家说的都是无稽之谈。”
中峰和尚回答:“凡人的欲望没有被洗清,观察的眼睛没有打开,觉得善良的反而是恶人,恶人反而是好人,不为自己颠倒是非而感到遗憾,反而埋怨天下报应出错了。”
大家又问:“善恶怎么会相反呢?”于是中峰和尚让他们谈谈什么是善恶。有个人回答:“打骂别人是恶人,对人有恭敬礼貌是好人。”
中峰和尚却回答:“不一定的。”
另一个人回答:“贪钱且乱取是坏人,廉洁有原则的人是好人。”
中峰和尚还是回答:“未必。”
那些读书人纷纷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但是中峰和尚都回答未必。于是他们都向中峰和尚请教。
原文: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译文:
中峰和尚说道:“做了对别人好的事情,是善良的;做了对自己好的事情就是恶。要是对别人好,那么就算是打骂也是好的;如果对自己好,就算对人恭谦有礼,那也是不好的。因此,人们做好事,如果是对别人好的,那就是公,公就是真;如果只是顾着自己,那就是私,私就是假的。从心里想做好事的就是真,照猫画虎就是假的。没有目的地做好事就是真的,有目的地做好事就是假的。这些都是要你们自己应当衡量的。”
二、文章意思——节选自章大春的《文章自在》
三、诗歌
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