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题记
自从进了师范学校读大学后,家人亲戚便都劝说我毕业以后当个老师,我一直都以“我以后绝不会当老师”来回答,倒不是因为我有多讨厌教师这个职业,而恰恰是因为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太神圣了,它需要你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渊博的知识素养、高度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的能力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等等,而教师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巨大责任。
十余年来,作为一名学生,遇见过自己非常喜欢也十分感激的老师,也碰到过颇有种“怀才不遇”而厌教的老师……总之,看过了这些世态炎凉,体会过了这个职业的现实和不堪,我越发地慎重对待“要不要做教师”这个选择。好吧,接下来我就浅谈一下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思考吧!
一碗水到底能不能端平?
直到现在我都还能清楚地记得读初二的时候,有一次竞选优秀团员,班主任在班上说投票决定,全班大部分人都选了我,而班主任看到这个结果,却又挑了几个学生作候选人说再投一次,我知道他是因为不喜欢我所以才这样,毕竟我也是个敏感的孩子,当时我就非常拧巴地在全班宣布“我放弃”。
遇到这种事情的孩子肯定会非常难受吧,不是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很受老师喜欢吗?为什么不管自己品学多么兼优还是不讨老师喜呢?明明家庭困难的是自己,但老师却把那个名额给了他更加喜欢的另一个学生;每次编座位,老师都把你编在后面几排……(在这里,我们就需要把“偏心”和“因材施教”区分开来。)老师对个别学生的过分偏爱不仅会让其他学生觉得不公平,更会让其他学生产生对学校甚至对社会的一种失望甚至报复心理。
没错,每个人都有喜恶之分,老师也不例外。但正是因为是老师,所以才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行为——千千万万的学生都在看着你,不仅接受你的知识传授,更会受你观念行为的影响。一碗水到底能不能端平,这也体现着一位老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可能有些老师觉得投缘更加喜欢个别学生,但是请注意,不要把这种私人的感情放在工作中,本来这个社会就已经有了家庭背景的好坏之分,请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这样,也就教给了他们公平地去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或者意识。
是严师好还是友师好?
“严师出高徒”,“友师更能激发出创造力和热情”,是严师好还是友师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即对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状况不同,这就需要老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情况,对调皮活泼的孩子和对敏感内向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到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而老师要想在“严师”和“友师”之间进行灵活的转变,就要学习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仅做学生们的良师,更要做学生们的益友,让他们“亲其师”,他们才能“信其道”。
重塑教师的职业道德观
近年来,教师收红包,家长给老师送礼物、请吃饭的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而家长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小孩换到靠前的座位、分班时能分到一个“好班”、希望老师平时对孩子“照顾点”等等。
我读高三的时候,就有一个女生,成绩很差,也不怎么上进吧,但她爸爸妈妈希望她能到我们重点班来,就托关系给老师送了几千块红包,然后就转进我们班了。还有就是奖学金助学金这块,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还拿着“助学金”,品学兼优的别说拿奖学金,没有关系连助学金都拿不到。当然,这是我们高中,也不能代表所有学校,但是这种现象既然存在,就说明其中还是有问题的。
不光是教师这个职业,医生、律师这些行业里也有这些问题,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该有其遵守的规则秩序。老师一边给学生们讲着君子之道如何如何,暗地里却收这个家长红包,那个家长礼品。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律师匡扶正义,这是本分,是职责,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特权! 如果老师都去收红包去了,那谁来狠抓学习认真搞教育?老师不仅要精于自己的专业,还要树立高度的职业道德感,以为人之师表。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