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很火的话题:如果不考虑薪水、面子、尊严,你想去做什么工作?
网友们说:
想去摆摊卖菜,农贸市场里的那种。不讲价,但是可以送你把香菜。
想去茶馆里说书,给人讲小说,记不清的地方就自己瞎编。
还有人想去做流浪汉、包租婆,有人想修仙……
真是脑洞大开了,你呢?
1
又一年刚刚结束的高考,又一批孩子们面临人生抉择。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折点,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借用咪蒙的一句话,“一手好牌打赢了不稀罕,但将一手烂牌打赢才叫牛X。”
2008年,10年前,我参加高考。从小成绩不错,事事想争第一。语文成绩好,小学就开始写文章,中时学的业余时间都拿来泡图书管,最大的开销是买书。想离开家乡,想做新闻记者。最后的高考成绩二本偏上,志愿没报好,没能出省,专业还被调剂到学前教育。
人生的另一个开始,手握那么差的牌,我选择了一往无前。为了转专业,没有任何艺术细胞的我,大一那年的声乐、钢琴、舞蹈、绘画等等课程,拼着命考到前几名顺利转到了文学院。用3年时间修完了4年专课程。我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去玩耍去谈恋爱去消耗大学时光,目标很明确,不停地写作,带着一帮和我一样热爱文学的同学们把彼时已经走下坡路的文学社(那是学校的标志性社团)经营好,拉广告,办比赛,找印刷厂,找新闻系的学长学方正飞腾。临期末,一边复习功课(因为我要比同班同学多考几门专业课),一边排版报纸。
毕业时,几乎所有同学都回了老家当老师了。我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了昆明。很感谢那时短暂收留过我的亲戚朋友。因为目标明确,有了很多积累,在媒体这条路走得很顺。
我实现了最初的理想,做了很多年的新闻媒体。当你不停地往前走,当你看见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生,是的,人生的每个阶段,你会有新的目标。
因为做公益采访,诞生了支教的想法,最好是东南亚国家,没人认识的地方,教中文。因为采访建筑师设计师,有了建民宿的想法,去环境优美的山里,一砖一瓦建个民宿,招待好友。因为采访了很多创业者,想学花艺、烘培,想开一个小店,想有自己的团队去做一件事……
2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羡慕着别人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过着我们想要的生活。
有很多毕业后选择回老家的同学,羡慕着我看似光鲜亮丽的媒体工作。追逐着新鲜的事物,接触着聚光灯下的人物,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而这样看似很有趣的工作,有着他们看不到的背后的艰辛。而我,同样羡慕着他们居有定所,结婚生子,安稳踏实的生活。
有一年,我采访美丽中国的一位负责人,他们关注教育公平,希望让所有的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他们给很多贫困地区输送了优秀的支教老师,影响了很多孩子的未来。
我的一位媒体小伙伴,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去藏区支教,体验了我们很多人想去体验的生活。那段时间里,她的朋友圈是这样的内容:教孩子们汉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做饭。藏区的自然环境很优美,但生存环境恶劣,很难想象一个城市里的女孩子怎么融入当地的生活。结束支教,重新回归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我知道不管是她还是她的学生们,都在心里留下了一些烙印。
同样的另一位媒体小伙伴,因为对木头的喜爱,自学了室内设计,创立了独立家具品牌——野木扶疏。设计家具,木工手作体验课,她从事着我们太多人理想的事业。
再说到另外一位小伙伴,有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他不满足于现实生活的安稳,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喜欢桌游,那就开一间桌游吧!他希望,“静静地记录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们的故事,希望走进来的你和他都能放下手机,拒绝低头,一起创造和分享快乐。”
能给自己添上斜杠青年标签的人,其实都付出了比常人百倍的努力。几年前的一位采访对象,他身上有很多标签:企业高管、艺术馆主理人、独立摄影师、策展人,做得一手好菜,写得一手好文……他善于谋划人生,罗列每个阶段梦想清单,提前布局好未来, 打好基石。借用他的话,”人生中要有很多挑战,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