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wing in the wind & 阿甘正传

这首歌的旋律并不是那种一听就会爱上的类型,但是十分耐听,我也是收藏了之后,偶尔听一听才慢慢喜欢上的。【记得听Peter, Paul & Mary的版本哦!!!!】

后来又专门去搜索了这首歌的歌词,只读了一遍就觉得心里有一种力量,大脑充满了思考,但是一句也说不上来。又去找了许多资料才懂了一丢丢。

这首歌也是电影《阿甘正传》的插曲,因为这首歌的关系,我也又把《阿甘正传》看了好几遍。

Blowing in the wind
Blowing in the wind
Blowing in the wind

歌词从头到尾一连串的反问让人觉得无奈却又充满力量。

Bob Dylan

BOB也凭借这首诗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虽然Bob写得一手好词,他的嗓音却十分的不讨喜,所以他早期写的许多歌都是由别人唱红的。其中又以Peter, Paul & Mary功劳最大,连续唱红了好几首他的作品。

Peter, Paul & Mary

他们成立於1961年,「Blowin' in the Wind」也是他们藉以成名的最重要作品之一。

布巴牺牲了

这首Blowing in the wind是一首反越战主题的歌曲,当时美国在越战的形势并不乐观,政府为了争夺国际地位不顾本国人民的意愿将更多士兵送入越南,目睹自己同胞满怀爱国热情地参军入伍却为了不必要的战争断送了性命,迪伦用他不卑不亢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思考,为无数同样不满的美国人发声。望世人能以和平而理性的态度来解决争端,不要再对世间的不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要再让无辜的人们继续丧生在战火之中。在《阿甘正传》中的布巴就是越战的牺牲品。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称为真正的男子汉?

阿甘在奔跑的过程中,有许多追随者,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奔跑,只是毫无想法地跟着阿甘罢了,所以当阿甘决定结束奔跑,那些年轻人便茫然地问:“我们怎么办?”

这与当时美国的状况是分不开的。《阿甘正传》讲述的是美国二战后的三十年。二战时,人们以胜利为奋斗的目标;而二战后,人们失去了目标,生活十分迷茫,英语称这一代人为“lost 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这些年轻人的行为就是一种体现。

END.答案

所有的答案都得我们自己去寻找,所有的答案都是难以捉摸,难以回答,若即若离,在风中飘扬。 

因为和平的、正义的、公平的声音如同微风,它随着人类的历史长河一直存在着,却因为太微弱而被我们忽视或者遗忘,就像吹散在风中一样。

“在风里飘”,难以捉摸,又近在咫尺,引人跃跃欲试。


图片来源:电影《阿甘正传》

图片制作工具:PPT&iSlide

字体:Century Gothic&微软雅黑&幼圆

注:文案部分来自知乎及百度百科,参考知网文献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