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说话就是生产力》的读后思考。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经典影片是《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可以从众多角度解读,今天从说话方式上来分享其中几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
安迪的老朋友瑞得申请假释,几个警官坐在桌前通过审问对他进行审核。
警官问:你被判无期徒刑已经20年,你改过自新了吗?
瑞得回答:真的,我已经洗心革面,上帝为证,我不会危害社会。
然后,警官就在他的假释申请单上盖了个拒绝的章,不准假释。
他在狱中等了20年,才得到的假释机会,只有不到30秒的机会来阐述自己的悔过自新,却不给任何辩驳的机会,就被拒绝了。
又过了十年,瑞得又得到了一次申请假释的机会,同样的桌子,不同的警官来审问。
警官问:你被叛无期徒刑已经30年,你改过自新了吗?
瑞得答道:是的,确实如此,我真的已经变好,上帝为证,我不会危害社会,我完全悔过自新。
“啪”,又是一个“驳回”的印章。
可想而知,三十年的高墙生活,等来的这个假释机会,怎么可能不是认真悔过,怎么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恳。
可是我们仔细看一下,瑞得的两次回答,“我洗心革面、不会危害社会、我真的已经变好、我完全悔过自新”,还每次都特意加上“上帝为证”,这些都是什么呢?
都是主观的个人看法,而我们通常想要别人认可我们主观的个人看法,需要怎么做呢?
需要摆事实,讲故事,举例子。
再看第三次,又过了十年,老瑞得再次坐到了假释申请审问室,同样的桌子,不同的警官。
警官问:你被判无期徒刑40年,你改过自新了吗?
瑞得答:改过自新?我想想看,我不懂什么意思。
警官说:就是重返社会。
瑞得答道:这我懂,年轻人,但它对我来说是虚词,政客发明的词,是为了使你们这些穿西装打领带的人有活干。你到底想问什么,我后悔犯罪吗?
警官再问:那你后悔吗?
瑞得答道: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处罚才后悔。我回首往事,想到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了。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这副垂老之躯,我得接受事实。改过自新?狗屁不通的词。你盖章吧,别浪费我得时间。实话告诉你:我他妈不在乎!
“啪”,通过,瑞得的假释申请被批准了。
为什么这次瑞得的回答看似比之前两次要更加不诚恳不礼貌,却能获得能决定他命运的人的认可。
因为这次,瑞得不是为了回答而回答,他是用心在描述自己的真实状态。
首先,更长的说话时间
对于一个陌生的人,想让对方了解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交流是基本前提。
所以,如果不是别人打断你,或者阻拦你,就不要自己停下来。进一步,还要尽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表述时间。
其次,更具体的表达
什么样的表达最容易且让人印象深刻?
更具体的表达。
当你看到落日余晖下泛着金光的江水,你说“哇塞,好美的景色啊,终生难忘”!
哪比得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的更加真实和震撼。
而瑞得和警官的对话,从“改过自新”到“重返社会”,就是这个效果,“重返社会”相对更加的具体,可以叙述的点也更多。
可是这依然不够具体,所以,瑞得接着追问“你到底想问什么?”
第三、更有层次的表达
当有了更具体的回答目标“重返社会”之后,瑞得知道,坐在他面前的这些人想的不是努力使他重返社会,而是确认他重返社会之后,不会再危害社会。
所以警官会问:“那你后悔了吗?”
首先,瑞德直接说出结论,“我没有一天不后悔”,先表明态度。
其次,接着说他所后悔的到底是什么,这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他说“不是因为我被关在这里,或者你们认为我应该后悔”,这其中的含义是,瑞德所后悔的并不是现在一直在监狱中而不能出去。
而是这样一个事实:他想跟当年的那个自己沟通,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了,现实是自己只剩这副垂老之躯。
面对40年时光的流逝,回首往事,他更想对所有有犯罪倾向的少年说:别像我这样。
最终,他说,别浪费我的时间了,我不在乎,赶紧拒绝我给我盖章吧。他已经不在乎能否出去了,当他明确的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重来了,那么当下可能真的觉得还不如去跟安迪聊会天。
听到这个事实,大家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人已经老了,他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悔恨和对人生的明悟,这样的人对社会不会再有危害了。
第四、表达要基于事实
如以上所述,瑞德在叙述悔恨的过程当中,说的是谁听后都会深有感触的事实,关于变老,关于对错,关于结果,关于现实,而在前两次的审问过程中,他所说的全部是主观感受,甚至还都强调“上帝为证”,这更是一种心理寄托。
心理寄托和主观看法带来的问题是,警察没有办法对这样的内容进行可信度判断。对于以事实为根本的警察和法官来说,这可能是最无力的表达了。
同样,把这几点用在我们日常的表述当中,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1、争取尽量多的表述时间
高效沟通中,一个观点的表述,起码一分钟以上,五分钟以下,这样能融进事实、逻辑、和观点,也能让听者全面地了解所讲述的内容。
2、表达内容要有层次
可以是时间层次,比如年龄,地点层次,比如城市类别,属性层次,比如男女老幼富贫、关系层次,比如亲属、朋友、同事、007战友,等等。
3、表达项目要具体
越具体越能带动听者的画面感,和菜头的说法我很推崇,对一个具体事物或者场景的描述是最能考验讲述者的功力的,最关键的一点,要求你的描述要有镜头感。
也就是说,你的叙述要如同摄像机扫过所需要描述的场景,所需要记录的故事,而场景中的每样东西,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应该带有各自的寓意,或者各自的鲜明特点。
看两段描述:
几个老男人在一起拼酒,掏心窝子,累了斜斜的靠在椅子背上,酒后的呆滞与虚无都写在脸上,吹牛逼都显得多余,一群人谈论青春情义、国家大事、股票风云、被掀翻的高官、被新闻联播遮蔽的现实……话语干燥,一点也不湿润,声音听久了,就像拿一个铁勺反复摩擦碗底。
而和菜头是这么写的:
“……一群人漫不经心地打捞着碗底残存的青春情谊,餐盘里戳满的烟头有心无力地诉说国家大事,啃得干干净净的西瓜皮上一片股市惨淡风云……”
高下立判。
4、表达结论要基于事实
下面用两段关于对自己的介绍,就能很容易看出这种表达带来的好处:
我找到了当时毕业我的个人简历,其中的自我评价是这样写的:
现在看来,我都不会录用我自己的,因为我看到的都是空话,这些话让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可以的,因为对方无法判断这些话的可信度。
但是如果你有能证明你相关特质的事实,那是可以明确判断的。
比如像下面这样:
有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去应聘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秘书。他介绍自己说“我是一个细心的人”,他接着说,“我上在上大学的时候一直订《英语世界》杂志,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到《英语世界》的一篇文章里有一个标点符号用错了,他用的不是英文的标点符号,而是中文的标点符号,我就把错误在第几页第几行写下来给杂志社寄去了。后来杂志社的总编辑给我回了一封信,说赠我一年的杂志,他还说像我这样的细心的人已经很少见了。”
这个毕业生讲这段话仅仅用了不到30秒的时间,但就是这30秒的时间,让他得到了这个工作。
所以,如果你想表达你的任何特质,请给出有层次的具体的事实,事实胜于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