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根本不理解区块链的技术基础,不知道加密算法的不对称性,不知道 merkle tree, 不知道 Proof-of-work (工作量证明),没有看过中本聪的白皮书,很难真正理解区块链的概念,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没有先例可以类比的商业模型。即使是有计算机背景的人,要全面深入理解所有的概念,也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发展,要想掌握,没有捷径。(在区块链出现之前,“公司”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组织。在传统的公司组织里,价值生产的度量靠人工,需要有强大的财务部门算账,还要有各种领导来定夺分配价值。在区块链世界,价值生产的度量靠网络和机器。虽然没有财务部,但所有生产的价值都由机器计算的清清楚楚......未来区块链的发展也许会把“公司”这一组织架构颠覆掉。)
这个领域是如此之新,涉及的知识面要求是如此之广,没有谁是真正的权威。投资的成功,将来自全方位的观察,不断的学习研究。能够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理解不了的东西。(学习区块链涉及货币经济学/金融学/博弈论......等等。)
人们对于一个事物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观察和解读。对于你没有用,并不意味着对于别人没有用。男人觉得一个破包包要几千甚至上万美元毫无道理,女人觉得男人着迷于看足球赛不可理喻,但这对于相应的群体都是客观存在。能够全面理解不同群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角度甚至截然相反的解读,非常重要。(开放客观的重要性:有人认为比特币有价值,有人认为它是“庞氏骗局”。)
内部网 intranet 在 1996 年很火,一度是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很多大公司把它视为加入互联网转型的捷径。但这类努力大多不了了之。一个系统的活力来自开放的环境,开放环境涌现出来的第三方开发者,要比官僚机构主导的系统高几个数量级.(比特币是一个可以编程的货币, 是一个软件平台。曾经对 Bitcoin core 代码开发的做贡献的人数超过三百。比特币代码从 2011 年至今,有一百多份公开的 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 (比特币改进建议))
大公司或者政府机构主导的区块链开发,必须要保持去中心化的,开放的,吸引大量第三方开发者,建立丰富生态的特性。否则无非就是一个大数据库而已。参与者如果没有足够的,来自系统内在的物质激励,赚不了大钱,最终做鸟兽散.
大公司和政府的区块链开发,遏制不住的冲动是要中心化,全面掌控,这样做短期看的优点是效率可能非常高。但是缺点是,中心的存在,本质上是和多样化,创新性,鲁棒性是背道而驰的.
所有的技术开发的选择都有优缺点,trade-off. 根据局部片面的技术优缺点,来断定谁最终会胜出,是幼稚的和危险的。最终的区块链上的赢家,将是生态系统最丰富的,开发者,软件应用,和终端用户数量最多的。而这个赢家很可能技术上平庸,甚至常常因为一些缺点,被许多用户痛骂.
区块链的最大革命,是通过 Proof-of-work 算法,而不是某个中心机构,实现商业交易的信任。 因为造假和攻击系统的成本远远高于可能的收益。 这在比特币过去五六年的实践中证明可行.(瑞士政府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第二,欧盟的所有主-权-国家已经没有货币了都在用欧元了,比特币对他们来说是另外一个欧元。所以数字货币死不了,因为很多地方对它持有开放态度,只会在某些区域受到限制。)
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查阅信用分数,不再需要通过中介机构仲裁信任,这将极大降低商业交易成本,更多个体可以迅速融入全球经济。我们现在看到的应用,还只是冰山一角。(过去资产记在中心账本上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效率都特别低。比如,上市股票记在交易所账本上,未上市的股票记在工商局账本上,后者几乎没怎么流动的。现在有了技术把它编到区块链上让它成为一串代码,而区块链又在互联网上,这时候我们搭建了一个资产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带来了自媒体,而资产高速公路带来自金融。)
创业者如果在 ICO 市场可以用更优惠的条件募集资金,没有任何道理再求爹爹告奶奶的去和 VC 一个个低效率的交谈磋商。凡是可以 ICO 的,肯定会去 ICO. 无法 ICO 的,才去找天使和 VC.(金融以前有各种中心化管制、牌照和审核。一家公司想要IPO,要经历各种投行、审计交易所,而要发债做ABS还有银行……几乎所有所有金融产品,都要有中心化机构。但现在基于Token出现了很多去中心化、去金融机构的事,这就是自金融了。)
和所有创投项目一样,大部分 ICO 项目的结局可能是破产。但是监管者的影响可能有限,因为 ICO 募集资金的对象可以跨越国界.
监管的冲动,和行政权力的滥用,在世界这个复杂系统里,常常会有反效果。(塞浦路斯政府黑掉储户的存款,莫迪废掉印度的大额现钞,委内瑞拉的恶性通胀,每次这类事件的发生,都把大量新用户推向比特币.)
与其猜测哪个 ICO 项目 (淘金者)有潜力成功,不如分析,在这种趋势下,未来什么资产是最大的受益者, 什么资产是最大的受害者。
巴菲特说过,如果你不准备持有一份资产十年以上,那么你根本不应该 (为了炒作获利) 持有它十分钟。这个逻辑对于区块链行业和 ICO 的投资,仍然有重要意义。不花很多时间深入研究,想要一夜暴富者,最后往往两手空空,白忙一场.
第三世界还有几十亿居民,没有可靠,方便,便宜的金融服务,拉美非洲很多国家常年恶性通货膨胀。一个保值的,加密的,方便的数字货币给了他们新的选择,尽管现在使用界面还很初级,还有各种软件安全问题。这些是很多发达国家居民可能无法理解的.
世界很多国家,几十亿人,没有银行账户。全球跨境现金汇款平均费用接近 10% (转账加外汇兑换费用),而且往往要四到五个工作日才可以到账。西联汇款 (Western Union) 2016全年营收高达五十四亿美元。
即使在美国,国内电汇发送方费用要 20-25 美元,几个小时后才可以确认。国际电汇常常有 2-3天的迟滞。更不用说周末不开门。
与之相比,比特币支付10分钟左右可以得到第一个确认,两个小时内彻底确认,目前平均转账费用较低, 24小时365天营业。
数字货币领域,需要关注的是谁可以兼容更多的用户,和更多的应用场景。用户多了,会发现一些以前想不到的应用 ; 而这些应用,又推动更多的用户加入.
数字货币实际上是货币软件平台。软件平台的威力,来自于低迟滞,不同模块之间的实时协作沟通,可以供开发者使用的大量工具,和广大第三方应用的高度兼容性,还有巨大的用户群.
这样一个软件平台不仅可以高效完成现在的工作,而且可以做以前无法想象的事.
区块链的精髓是,创新不需要批准和计划。所谓 Permissionless Innovation。 在开放的系统上,唯才是举,论功行赏。长期看,开放兼容廉价的系统,最终将把封闭昂贵不兼容的系统边缘化: 2000年时曾经市值过千亿美元的 Sun Microsystem, 拥有自己的 Sparc 处理器和 Solaris UNIX 操作系统,九十年代一直是硅谷工程师的主流开发平台。但它最终被基于开放的 x86 处理器的来自芬兰程序员的开源软件 Linux 所淘汰。2017年九月二号,最后一批 Solaris 开发团队成员,全部被解雇。 今天所有安卓机的软件都是基于 Linux 内核开发出来的。
十年前的人们预测未来时,他们可能会预测到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但是他们有预测到一个匿名程序员起头搞的开放的加密货币系统,没有总部办公室,历经多国监管机构反复打压,八年后市值超过六百亿美元,全球拥有超过千万的个人用户,每天支持三十万笔支付交易吗?他们有预测到比特币催生了以太坊,而创立不到四年的以太坊催生了 ICO现象吗?
如果你十年前对任何人描述这个未来,大家会不会把你当成电影 ‘大腕'结尾的那个精神病人?
如果以前没有预测到,那就必须接受一个可能性,那就是未来数字货币的生态系统内,还将继续涌现出目前多数人无法想象,甚至现在觉得十分荒谬不可行的应用。
著名软件工程师 Alan Kay 曾说: "看问题的角度,至少价值八十个智商点数"。 软件设计如是,投资如是,人生如是。
软件吞噬世界的王川三段论是:
第一,软件吞噬硬件。
第二,应用层的软件,吞噬模块化,标准化的底层软件。
第三,也是最精彩的,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世界,将吞噬物理世界,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价值,这里面的无限可能,将远远超越简单的软件和硬件之争。
(在现有财富市场,外汇(法币)、信贷、保险、债券,实际上是带有非常强的中心化主权色彩的,什么是中心化或主权色彩,最简单的一个理解就是“强制性”,其履约,主要靠的是国家信用和国家法律,这种形态未来有很大的可能会被颠覆掉。反而股票的强制性会小一些,主要是背后是“公司”权益,因此股票可能会在很长时间里存在。黄金等不需要任何组织背书的财富载体,未来依然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关注,因为其没有强制性,跟区块链一样,是一种共识。)
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个趋势的发展,还死守着”实物就是财富”的价值观的人们,今后几十年可能面临巨大的文化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