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得搞清楚白马和马哪个内涵大了吧?现在您弄清楚幻觉的内涵和外延了吗?错觉呢?
内涵越丰富的概念,其外延就越小。形容词将概念丰富和明确起来,也将概念加以限定。山的概念包括了崮,崮是山的一种,所以崮的形象更加的确定,是“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山的解释是“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形状像山的,形容大声”,是不是乍一看内容非常多,但是其实是更加抽象和延展性的,甚至可以延展为形容词,形容大声,如山呼万岁。所以现在首先需要辨别的是,什么是内涵,什么是外延。
百度之:
外延是一个逻辑学名词。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外延也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
一个想法或(语言)表达的外延由它所适用于的事物构成,它是相对于内涵的。这个一般概念来自语义学,也适用于一些其他领域。
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
外延在逻辑上指反映在概念之中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例如“生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就是自然界的独特的事物。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在概念中反映。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它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
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其中概括了对象的时空范围(数量)。
内涵指的是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外延指的是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属性越确定的,数量和范围会越小;反之数量或者范围越大的,属性的模糊性也会增强。
错觉的定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幻觉的定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并且对此坚信不疑。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生搬硬套一下试试:幻觉的外延包括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内涵指的是无对象性的知觉。错觉的外延有病理性和非病理性的,内涵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无对象和有对象,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马上一百天了,近期的作业偷懒的成分比较多,各种复制黏贴,因为基本功太差,说不出东西。今天的概念除了心理的教材要翻,还需要接触语义学、逻辑学的知识,感到头大,我朝的基础教育什么时候才能引入逻辑学,这样是不是能够学起来轻松点?不断体会到将书读厚,还是越来越厚,忧伤,滚去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