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极简主义》据说是一本畅销书,坦白来讲,我不知道这本书有多受欢迎,是好奇那句“21天过上极简生活”,宣传语成功吸引了我。
讲真,一本关于极简主义的书,一本关于减少生活冗余的书,怎么只有几万字呢?能讲明白么?抱着疑问打开了这本书,正文第一页开篇写了句话:
整理你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扔掉其中的大部分。
“极简”在这里的含义,似乎和之前读过的《断舍离》如出一辙,主张的也是“抛弃不必要的累赘”吧?可读完一遍后,放弃高薪主管工作、转身成为极简主义生活先锋的乔舒亚和瑞安所分享故事,和传递的“极简主义”理念,也不仅仅是“舍弃”,而是要穿越物质的海洋,集中精力追求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不由会想到乔布斯这个传奇名人。在《乔布斯》的传记中,提到他家中的生活用品除了桌灯、椅子和床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家具,家里再就有一套昂贵的音响。乔布斯的穿着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简单,几乎每天都是穿着一模一样的黑色圆领上衣,搭配蓝色牛仔裤。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乔布斯一直所奉行的都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堪称“极简”楷模。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浮沉在商品、信息、观念、娱乐、工作的现实与网络交集的世界中,甚至会被身边的人、社会寄予太多期待,人人都忙着从众去追逐潮流、满足欲望……在这样的环境因素下,导致我们想要的越来越多,慢慢就会被“想要”束缚,而放弃了对“需要”的觉知,偏这许多的“想要”却不是“需要”的。
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就好比现在放下书本,去对已有的物质进行清理,尤其是许久不用,或一时冲动买回的物品。通过清理将才发现真正需要的物质其实是非常少的。
见仁见智,书中也有总结了具体实践的方法,从最重要的五种价值: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和奉献分别表述,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调整。
1、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取得其它一切的前提,如果没有健康,那其它一切都是那么的黯然失色。
健康分为饮食和锻炼,即吃进身体的和对身体所做的。吃的方面,应该尽量避免包装食品和加工食品(含人工添加剂的食品),应尽可能的保持食物的原始状态。
锻炼方面,找出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差异性,身体的状况,环境的关系都不一样,锻炼方式也会不一样。锻炼的场所也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在家里和办公场所就可以锻炼,重要的是立即开始,然后坚持下来,慢慢增加锻炼的强度。
2、更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先对现有的人际关系分类,按一定的标准,比如亲密度、价值度等进行划分排序。比如按亲密度,先是配偶、儿女、父母、亲戚,然后是朋友,同事等等,看是否将时间合适安排,是否在不重要的关系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亲密的人。如果是现状如此就应该反思了。
当然,因为人生的每一阶段关系都可能会随着彼此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改变,人际关系也将影响发展。那么,寻找超棒的新人际关系,改造现有的人际关系,改变自己这三种方法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再想方设法、坚持不懈地维系首要人际关系。
3、热情
“保持热情”是把一个事情干好,干的长久的关键所在,因为热情会引发更多的热情。
寻找热情往往是困难的,譬如遇到新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习惯套用既有的的思路和经验,因为确定的经验让我们安心。可一旦陷入了这种思维掌控,就难以看到生命中其他远比经验重要的方面,被做过的事情和思维所束缚,甚至还有过往相同的情绪。这样长此以往,很容易陷入思维固化和冷漠,只有跳出枷锁,从另一种视角再看,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惊喜而迸发出热情。
4、成长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过程。绝大多数变化都是逐渐发生的,你不会在某些方面一口气实现飞跃,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微小而平缓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最终积累为巨变。正如没有人会因为去健身房非常努力地练一个课程,然后就一劳永逸,指望着之后的人生都一直健康了。
如果一种改变无法坚持下去,那是因为这个人无法从这种改变中看到长期收益。然而,一旦将大量的满足感与某一改变联系起来,这种变化就成了必须做的事。最重要的就是立即行动,持续行动,不断提升标准。
5、奉献
奉献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越成长,就越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他人成长,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感到快乐。
每日最大程度地与自己互动,不断地问自己“我要如何增添价值?”久而久之,会发现当我们学会从增添价值的角度去思考时,所做的一切也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增添价值了。
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开始剔除那些不会为你或他人的人生增添价值的东西。因为极简主义虽从“舍弃”开始,终点却是更有意义的人生。
困扰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其重要性的理解。
真正的极简主义,不是靠不买和丢弃现实,不是避世,也不是出尘。极简是强调对于物质的谨慎拥有;极简是抛弃过多的欲望,实行专注;极简是暂停无谓的社交,注重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极简主义是让我们专注,拥有更简单的生活,物质充盈却不会为欲望所累,感情丰富却不会为情绪所累,过尽千帆却不会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