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又把中小学必读书物,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了一遍。
没什么可笑的,只是想重温经典。
在阅读《老人与海》这本书之前,我在搜索,我记忆中《老人与海》给我留下的印象。切确的来说,是应该在中学时期学习这篇课文给我所留下的影响。
展开地毯式搜寻,有了,记忆浮现出来,十足的英雄主义,纯粹的英雄价值观。唯一记得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另外就只记得当初老师给我们灌输的价值观念,那就是要有勇气面对任何事情,任何困境,在挫折面前永不言败。很纯粹的讲了这些思想,无及其他。
我看着这本书的封皮,静静的想:《老人与海》就那么单纯的只讲了,这些英雄主义吗?
我不相信,所以我觉得我需要再次的窥探他。
我读得很慢,几乎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把这本书再次看完。从书里面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我看到的是贫穷。
遥远破败的小镇,散乱的窝棚,棚内简陋的摆设,老人圣地亚哥,充满补丁的衣服;现实中不存在的黄米鱼丁饭,还有“已经偃旗息鼓打了败仗似的”全是补丁的桅杆帆布,不齐全的捕鱼工具。
虽然说这只是物质贫穷,并不影响你的精神世界的富足。但你不可否认的,这会影响你的生活,会影响你的认知。
在我看来,造就出这样一位老人,很大的原因就是为生活所迫。现实的残酷令他不得不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选择要有勇气面对,要永不言败。
人在品质往往是在残酷严峻的环境中造就出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老人宁愿做精神的强者,也不做生活的矮子。他不愿意向生活妥协。
其次,我看到更多的是孤单与寂寞。我觉得孤单与寂寞,几乎贯穿了整本书。
妻子离世,老人孤身一人,没有得到更多的关心。小男孩,可能算得上是他唯一一个朋友,他真正在乎他,关心他。如果老人离开人世,小男孩可能是他唯一的牵挂。因为只有小男孩才会关心他是否吃饭,出海打鱼是否有新鲜鱼饵。
老人出海以后,在遇大雨对峙中,与鲨鱼搏斗时,说过“要是男孩在那就好了”这句话不下五次。一只小鸟停歇在桅杆上,老人也可以自言自语的和小鸟对话那么久。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老人是真的孤独,他期望有一个人能够陪伴,就算只是呆在他身旁陪他说说话。
这本书描绘了很多大海的景象,海水连天,广袤无垠。还描绘了老人梦中的景象,狮子在海边走动,但唯独没有人。
种种景象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我不能想象,没有人的世界或者是说没有与之交流的对象的存在,这样的生活是怎么走过来
老人打败大鱼之后返航,与鲨鱼搏斗,最后终,鲨鱼把大鱼全吃了,只剩下一副骨架。当老人疲惫的靠岸,将大鱼的骨架,拉上沙滩边,自己几乎匍匐前进。我深深地感受到那幅画面的凄凉。
孤独寂寞充斥心中,是否就会转化化为一些勇气,或者是要喷发出的一些力量。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我觉着这也有可能。
为此,我为老人感到哀伤,也感到同情。只因了解他寂寞的人太少太少。
最后不可否认的,我也看到了老人身上存在的英雄主义。但是,在我看来,他身上的英雄主义,被他身上的寂寥遮盖,我更能体会的是他的无奈。
我不知道老人是不是想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