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乱世还是盛世,燕青用他的智慧教会了我们一种生存的哲学,那就是不管何时都应该看得清形势,拎得清自己。
施耐庵对燕青这个人物的喜欢主要从三处着墨,堂堂一表,武艺了得,才情满溢。在天罡星中排行36的天巧星浪子燕青,一篇《沁园春》便道出了燕青的诸多好处,一“巧”一“浪”注定了燕青非凡洒脱的一生。
人巧武巧文也巧。
先说人巧:百伶百俐,道头知尾;
再说武巧:一身本事,无人比得。一张川弩,三支短箭,弩不虚发,箭到物落,用的都是巧劲;
后说文巧: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说的诸路乡谈,省得诸行百艺的市语。
在梁山泊乌鸦鸦一众武夫中,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的燕青禀性浪漫,独树一帜,个性鲜明。最后当众好汉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另谋出路的各奔东西,归于仕途的进入朝中。燕青却无心功名,选择了浪迹天涯。
燕青从小父母双亡,被北京大名府著名的卢员外养大。我想燕青从小就是个拎得清自己的人,他知道自己没有了双亲的疼惜,必须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得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世,可是他太过聪颖,二十四五便学得诸般技艺傍身。寄人篱下的日子里,他早早就学会了那些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的处世哲学。长期在大户人家耳濡目染,懂得了当机立断,稳操局面。二十多年的历练,足以让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燕青,在水泊梁山大放异彩,脱颖而出。
燕青在得知卢俊义听信卦士别有用心的计谋外出躲避时,他料事如神般一语道破天机:倒敢是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要赚主人那里落草。这种洞若观火的才智岂不是看得清形势吗?这是其一。
卢俊义一意孤行不听劝诫后被发配沙门岛,燕青放冷箭射死薛霸董超救主后,卢俊义登时慌了神,不知何去何从。燕青又一次看清形势道: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时别无去处。这是其二。
宋江欲元宵赏灯,燕青因有小撕扑在手,可管住李奎。原本是去打酱油的,不曾想,宋江在开辟招安之路上的第一关却是李师师。此时在同去的戴宗,柴进和李逵中,唯有燕青出马方有胜券可能。燕青凭着风流倜傥,见多识广,能说会道,机灵心巧,两入李师师家,为招安成功埋下了伏笔。大哥一心想着招安,燕青就以招安为己任,在慢慢招安长路上,初崭头角,这是其三。
燕青智扑擎天柱任原前,宋江担心:任原身长一丈,貌若金刚,约有千百斤气力。燕青又一次非常拎得清自己,认得清对方形势,虽然自己身材瘦小,但是相扑讲究的是有力使力,无力斗志,不怕他长大身材,只恐他不着圈套。面对强敌时,他知道对方的劣势和自己的优势在哪儿,临机应变,看景生情,直教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蹿下献台来。这是其四。
宋江正为招安受阻一事一筹莫展时,燕青见机行事,挺身而出,说了那句经典至极的话,枕头上关节最快,亦是容易。他深知李师师乃皇帝心爱,曲线救国方是上策。毛遂自荐,三会李师师。这是其五。
当李师师先是劝酒不止,继而言语撩拨,跟着吹箫拨曲,然后讨看花绣,三回五次,春心荡漾时,燕青如何不心动,只是他自觉重任在肩,怕误了哥哥大事,遂生一计,结为姐弟,中间里好干大事。不为儿女情长辱没忠心报国之本。难怪施耐庵赞道:单显燕青铁石心肠,端的是好男子,这是其六。
天子月夜凌驾李师师处,燕青极尽吹箫拨阮唱曲之能事,天子甚喜后,层层递进,以一曲《减字花木兰》引天子惊觉。遂与李师师你唱我和获得御笔赦书,进而叩拜诉衷肠,将梁山好汉两番招安不遂备细告知,挽招安于既倒,这是其七。
宿太尉被宋江等作为招安力荐之最加人选后,却因是皇上的近侍官员,早晚与天子寸步不离,难见容颜。燕青在看见他回来时果断当街下跪,他明白,当下形势要见一面太尉很难,必须抢抓时机,争取面见将书札呈上,这是其八!
庆赏元宵时和李逵入城看完灯后,听到一句:今日要跟张招讨下江南出征去。便心下计议:又有新形式。在老者处得知即日差张招讨,刘都督南征方腊。得此消息后报之军师,才有宋江征讨方腊大建奇功,这是其九。
宋江平定方腊班师回京途中。燕青以古人前车之鉴,力劝卢俊义一起寻个僻静去处,以终天年。卢俊义不听劝谏,期待衣锦还乡,封妻荫子,最后落得个进食水银落河而死。或许就在燕青与老友徐贯忠叙旧时已打定主意,他始终记得许的忠言:今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应寻个退步。正所谓,老牛力尽刀尖死,忠诚伴君不到头。燕青对彼时奸臣弄权,皇帝昏庸的政治形势了然于胸,更清楚自己耿直忠贞的秉性,所以他从容地选择了浪迹天涯。只留下一句口号:雁序纷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这是其十。
燕青的乱世生存哲学,以上十则处处体现着他知不可为而不为,时时彰显出他知可为而为。现实生活工作中,我们也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抉择,我们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永远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曲意逢迎,不媚上讨好,只做好自己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该伺机而动的绝不错失,该果断放弃的决不犹豫。
施耐庵一言以蔽之: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