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人拉他,一半他自沉。”
几年前,日本人三浦展写了一本畅销书,书名叫《下流社会》,写的是就职困境之下,日本的年轻人,不愿面对工作的压力,不愿千辛万苦地往上爬,宁肯不做家庭与社会的中流砥柱,哪怕自己的社会阶层向下出溜,也在所不惜。他们的爱好还有三大特征:是手机、电脑和笔记本的拥趸者。看电视剧或玩手机游戏就可以坚持一整天。
他们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对奋斗缺乏热情,甘于接纳平庸的人生。但他们也是快乐至上主义者,对庸俗娱乐的追求是他们最执着的疯狂。
我倒觉得,我国的青年人与中年人,也越来越多地走向了“下流社会”。虽然在生存的压力之下,你看到的还是不遗余力的挣扎,和竭尽全力的努力,还有不择手段地往上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另一条与赚钱无关的理性和道德之路上,他们向下滑的势头可以说与日俱增。
还有就是欣赏品味,仍然是喜欢在猪圈里撒泼打滚的那种垃圾倾向,而且趴在那里面自以为乐,就是不愿意爬出来。如同一个在人前正襟危坐而一本正经的贪官,却在个人的私生活里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放肆与散漫。这虽然比较起来反差太大,因而显得滑稽,但却是他矛盾人格最真实的,最说明问题的写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因为故意伪装尊贵,而不得不承受的相应的辛苦与劳累,通通转换成为原始的、一丝不需隐藏的下流之欢,获得对他而言,绝对的最大程度的释放和放松吧。这是一种解压与休息的方式,前提是这么做切合了他的质地和意愿。
也许每个人都差不多,都是他自己心中善与恶,美与丑,雅与俗的较量里,懒惰而骄奢的贪官。人性的弱点决定了,哪怕是去面对自己的一切复杂交织的矛盾对立面,我们也无法去做一个刚直廉明的清官和裁判。
因而,当我们无聊的时候,恰恰也最没有心情和动力去做向上的有意义的事来打发走无聊,相反,更常见的是用另一种无聊来替代前一种,用更大的无聊来填满普通的无聊所剩余下来的空间。
为什么我们不用更智慧更高雅更优美的内容来打开视野,或者把它们请进我们的精神生活里面?因为这会消耗更高与更多的能量。这是不那么轻松易得的,需要我们身心的提升和配合,需要另外的能力和智慧。
你看那些执着严谨的匠人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付出的努力,所花费的心思,所表现的敬意,意味着多么辛苦的劳动!也只有这样,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才能光芒四射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与此同理,我们对于电影,电视,书籍这些精神产品,态度也应如此。如果我们不愿花费更多心思、精力和情感,而是图省事,不费劲,不动脑筋,简简单单就要得到乐趣,那我们就会挑选《泰囧》这样轻飘飘的没有内涵的东西,来给自己在表皮上面搔搔痒,进而肤浅地哈哈一乐,当做享受。而且还不乏从众心理。但这是远离深刻睿智的大脑活动的,也可以说有点反智,也有点反德。
既然浮光略影、不费心神也很容易得到单纯的放松与拙劣的满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去寻求那种深刻的,富有思想内涵,甚至艰涩难懂的作品呢?
现在不但是口服食品的快餐时代,也是精神食品的快餐时代。快餐保留着诱人的美味和色泽,吸引着无数的人。但毕竟营养不够,还有着其他各种副作用,长期下来人一定会变得营养不良,破坏身体健康。
所以,那些哗众取宠的影视剧,文学作品,甚至是由添加剂们勾兑而成的各类鸡汤,吃得再多,于人们的精神品位的提升都毫无益处,反倒是还把欣赏能力拉得更低下了。
古人云:曲高和寡。如果大家都被培养成了下里巴人,那么阳春白雪自然是无人欣赏,又无人喝彩的,不可能找到知音。于是大家便都去追求下流品味,因为下里巴人是绝大多数,代表市场力量,可以出金钱效益,让很久以来就推崇着利润最大化的我们,自然在这条路上你追我赶,当仁不让。在一切向钱看的时候,谁还能保持内心平静如水,不浮躁不贪婪?人们只会以丑为美,进行粗俗比赛,越来越疯狂和无耻。
这样持续的结果就是退化,无论品位还是境界,思想还是灵魂,都在下里巴的媚俗与腐朽的染缸里浸染发酵,同流合污,那些高端的大气的上档次的一切,便慢慢难觅踪影,与我们渐渐绝缘了。
这是所有生灵的悲哀,别以为沆瀣一气、简单便捷就一劳永逸了。它的尽头是活力的彻底丧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死亡。